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礼如仪|张勃:回应时代主题,传承重建礼仪

0
分享至

开栏语

中国是礼仪大国,拥有悠久的礼仪文明。在经历百年风雨之后,我们的礼仪传统存留与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如何复兴与重建民俗礼仪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礼如仪: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以下简称《有礼如仪》)是萧放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之一,由著名学者刘魁立、王宁二位先生推荐,经严格评审,获得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并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全书共46万字。2024年7月30日,江西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有礼如仪》新书出版及学术座谈会,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该书成就、特色和当代社会礼仪传承与重建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部分学者的文章和言论刊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25年第1期。

由此,我们特别策划“有礼如仪”专栏,逐期推出《当代社会礼仪传承与重建的意义、策略和路径》系列论文,以飨读者。以下为张勃研究员的讨论文章,感谢《民间文艺论坛》授权推介此文!

作者介绍


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家名词委民俗类非遗分委会副主任、北京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长期从事历史民俗学、文化遗产研究和教学工作。

回应时代主题,传承重建礼仪

《有礼如仪》是萧放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的成果,2015年3月,我和数位学者受邀参加了该项目的开题会。2016年第1期《民间文化论坛》发表了当时学者的发言,我的发言也以《民俗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日常生活体验说开去》为题进行刊发。《有礼如仪》将这些发言作为附录收入书中。当时的发言中,我用“为什么重建,重建什么,在哪里重建,又如何重建”来谈我对人生礼仪当代重建问题的思考,也特别希望研究团队能够解答这些事关礼仪当代重建和传承的核心问题。今天,我们看到,《有礼如仪》用学理的思辨、深入的田野调查成果很大程度上解答了这些问题,令人受益匪浅,也因此特别感谢江西教育出版社对该著的出版。

关于该书的贡献想谈三点看法。

第一,该书丰富了人生仪礼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中国传统礼仪有自己的分类标准,一般来讲,吉、凶、宾、军、嘉是传统礼仪的基本分类。其中重要者,如《礼记•昏义》所概括的有冠、婚、丧、祭、朝、聘、射、乡等八种,所谓:“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但其中并没有关于人生仪礼的明确表述。人生仪礼是从个体生命周期角度构建的礼仪系统,对人生仪礼的研究是民俗学的重要内容。在目前民俗学的人生礼仪研究中,通常主要讨论诞生礼、成年礼、结婚礼和丧葬礼,该书则在讨论上述四种礼仪的同时,将祭祀礼仪纳入研究的范畴,并给予充分的重视。祭祀礼仪是丧葬礼结束之后仍对逝去亲人给予礼敬和纪念的仪式,将其纳入人生仪礼的范畴,既丰富了人生仪礼的内涵,也拓展了人生仪礼的外延,在民俗学人生仪礼研究上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当然,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还可以对将祭礼纳入人生仪礼研究范畴进行更系统的阐释。

第二,该书有着向善的强烈诉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该书“前言”中,萧放教授对传统礼仪的民俗学研究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思考,提出“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史,对‘礼’的丰富内涵和文化特性进行全面把握,应是进行礼仪研究的首要任务。”尽管如此,该书的主要目的却不在于此,而是有着服务于现实的强烈诉求,或者说在求真之外更有向善的强烈诉求,是民俗学者自觉致用、实践的立场。

这一立场既反映在该书前言关于“人生仪礼研究价值”的论述中直接宣称“人生仪礼传统及其当代实践的研究体现了应对文化危机与困境、重建公共生活秩序的现实关怀”;亦反映在具体章节中往往都有关于重建的对策建议,如诞育礼仪当代重建与传承的对策建议、成人礼仪的重建构想、传统婚礼重建的路径思考、丧葬改革建议,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在系统梳理历史文献以及对当下礼仪实践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颇具启发性和政策参考价值,值得充分重视。

当前,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之时,提出了许多时代课题。一方面,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大大增强,社会联结被破坏,很多人缺乏精神皈依,有学者甚至用一盘散沙形容当今社会的离散现象。另一方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又亟须形成价值共识,凝聚共同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礼仪何为?有没有必要从国家层面重建和传承近来一度受到激烈抨击而式微失势的传统礼仪呢?解答这一问题,需要对传统礼仪进行当代价值的全面评估。我们看到,该书以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存续和重建的人生礼仪丰富案例,反映了诞育、成人、婚姻、丧葬、祭祀等礼仪在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维系家庭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实证了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该书践行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研究范式,具有示范意义。

服务现实的鲜明学术立场,既使该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也促成了一种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研究范式。中华礼仪文明源远流长,当代的重建和传承理应视为中华礼仪文明传承链条中的一环,与过去息息相关。既然有志于人生礼仪的当代重建和传承,便不能不回头看。如果不回头看,就不可能理解现在何以如是。研究过去,理解传统礼仪的多重面相与丰富意涵,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明确当下从何而来。重要意义之二,就是为人生礼仪的当代重建和传承找寻资源。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而言,当代人生礼仪的重建不可能是全新的创造,而只能是基于现实需求对传统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从传统礼仪中找寻资源,就是重建和传承的可行和必然路径。

当代礼仪的重建和传承也不可能离开对礼仪重建和传承现状的全面认识和深刻洞察。作为近代以来一度饱受争议的文化传统,礼仪之式微失势是当代需要重建和传承的基本背景。然而,传统礼仪并不可能完全消失。在不适宜于它生长发育的环境,它或者像埋进土里的种子,孕育生机,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或者以变形的方式存在。今天,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有对传统礼仪重建和传承的丰富实践。学者站在当下力主重建和传承,便需要对正在发生的人生礼仪传统的重建和传承现状进行观察,总结其中的经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再对照自己的理想,提出面向未来的理念和举措方面的建议。我们看到,《有礼如仪》这本书正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学术实践,既对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又对社会现实进行田野调查,还结合学者关于未来的应然设想,找出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充分发挥传统资源的对策建议。这样的研究范式是学以致用立场的产物,也让学以致用从立场转化为真正的实践,能发挥实际的咨政建言作用。

综上所述,《有礼如仪》是本优秀的学术专著。最后,我想再谈一点阅读此书后对当代礼仪重建的一些感想。

中华文明长期被视为礼乐文明。礼在传统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一度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唐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近人钱穆说:“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就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也说:“礼治是治理社会的一种很特别的方法。除了中国以外,从来没有其他的国家使用过类似礼治的办法来调整社会关系,从而维持社会秩序。这并非说礼仪这种现象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此现象是很普遍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的——可是只有在中国传统中各种各样的礼仪被组织得异常严密完整,而成为社会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规范系统。”然而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礼仪占主角的社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礼仪不会重新回到主角的地位。当代社会重建和传承传统礼仪,需要深刻认识礼的本质,以及礼仪如何通过重建和传承回应时代之所需、发展之所急和大势之所趋。

关于礼仪的本质,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其一,礼仪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作为类,与禽兽同属于动物,但人何以与禽兽区别开来呢?关键在礼仪。正如《礼记•曲礼》中所讲:“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明人丘濬也说:“礼之在天下,不可一日无也。中国所以异于夷狄,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礼也。”如果人不讲礼仪,就与禽兽无别,就应受到唾骂和指责,如《诗经•相鼠》所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让人成为真正的人,需要礼仪发挥作用。

其二,礼仪让人在关系中确定名分并据以践行,从而形成共生而又和谐的理想秩序。人生在世,必然要处理三种关系,一是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古人往往用天人关系来表达;二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三是自我身心的关系。从社会成员个体角度而言,传统礼仪主要就是处理这三种关系的理念、规范和外在表现。在处理天人关系方面,传统礼仪的基本理念和规范是敬天尊地以及相关制度,行为层面就是对天地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等天神地祗的周期性祭祀。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方面,传统礼仪的基本理念就是认同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及其责任并体现在行为上,即孔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是一个君主就做君主该做的事,是一个大臣就做大臣该做的事,是一个父亲就做父亲该做的事,是一个孩子就做孩子该做的事,等等。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角色做了当做之事,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处理自我身心的关系上,传统礼仪强调对个体欲望的节制和培养。荀子在解释礼的起源时这样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可见礼仪要对欲望进行节制,但并非无视人的欲望,而是在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并“相持而长”。

人生礼仪主要关涉的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一个个体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会发生变化。他甫一出生,便具有了孩子的角色,便有了父子、母子等社会关系。如果他恰巧还有哥哥或姐姐,便又有了兄弟兄妹或姐弟姐妹的关系,总之,便有了各种基于血缘的关系,而在每一种血缘关系中他都有自己的角色。同时他在地缘关系中也有自己的角色。随着上学、成年、工作、结婚等,他又会在学缘、业缘、姻缘、志缘关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这些社会角色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礼仪场合之中。诞育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祭祀礼等人生礼仪,都是个体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举行的仪式。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即礼仪的主角往往都被冠以“新”字,诞育礼中的主角被称为新生儿,婚礼中的主角被称为新人,丧葬礼中的主角被称为新亡人,等等。他们何以被称为“新”的?根本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是新的。人生礼仪的要义就是通过各种关系都在场的象征性仪式,使礼仪的主角对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社会责任产生切身的体会和认知。在传统社会,儒家对于各种社会角色的名分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标准,所谓“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礼之用,和为贵”。每个人根据角色存角色当有之心,行角色当行之事,就能够构建出统一和谐的理想秩序。

综上所述,礼是从人的共性角度(即每个人都面临如何成为真正的人的问题,都面临如何协调三种关系的问题)思考而确定的一套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由此论及礼与俗的关系,从发生学意义上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俗,礼都是对俗的超越。俗有欲望的意思,《释名》云:“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礼是对欲望的超越,让人不要为所欲为。诚如孔颖达所说:“人各有性,嗜好不同,各恣所欲,必或反道,故以礼义时节其性命,示之限分,令不失中,皆得中道。”俗有习俗之意,许慎《说文解字》云:“俗,习也。”郑玄进一步解释说:“俗谓土地所生习也。”俗是人群在各自土地之上形成的习惯。由于各地风土不同,物产有异,地方性便成为习俗的基本特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也是对这个意义上的俗的超越,礼是努力在地方性、差异性之上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和规范,以弥合地方性、差异性带来的区隔,形成价值共识。因此,如果说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那么礼则在使多元成为“一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今天我们在全国各地人生礼俗中看到诸多共同性,正是长期以来以礼化民成俗的结果。从礼的本质出发,当代社会重建和传承人生礼仪,似乎无须过多强调个性和地方性,因为个性和地方性本来就是自然的存在,特别强调个性和地方性的礼仪重建和传承,可能只是强调了民俗的仪式化,而并没有真正拉近与礼的距离。

当代中国人生礼仪的重建与传承,应该回应时代主题,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因革损益”,进行创新和调整。“两个大局”是当代中国的谋事之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自我与自然、与他者、与自身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如何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如何让一个人妥善处理日益复杂化的社会关系、形成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社会角色认知,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正是时代之所需、发展之所急,也是礼仪大有作为的地方。什么是真正的人?伴随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必然与传统社会不同。如何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其方法和路径也必然与传统社会有所区别。当前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一方面是因为新增了一些社会关系,比如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使一个人新增了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人员的关系问题,互联网的发达使一个人新增了如何处理与其他网民的关系问题,旅游业的兴盛让一个人新增了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本来就有的社会关系,无论是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姻缘关系,还是地缘关系、志缘关系等,都在新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因此,明确什么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人所应具有的知识、情感、能力、观念和素养,为当今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角色定位,明确指出其责任担当,并将其蕴含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具体仪式设计之中,应该成为学者参与当代人生礼仪重建与传承工作的重要任务。

原文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25年第1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有礼如仪】栏目责编:所揽月 王培育

图文编辑:张明慧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985大学男导师,潜规则男学生上热搜,北京理工大学回应:属实

985大学男导师,潜规则男学生上热搜,北京理工大学回应:属实

江山挥笔
2025-04-20 11:35:39
北控本赛季后6名本土球员合同到期,陈国豪&刘晓宇等人在列

北控本赛季后6名本土球员合同到期,陈国豪&刘晓宇等人在列

雷速体育
2025-04-21 21:56:10
随着中国女篮新一任队长的确认,中国女篮或将创造新的历史!

随着中国女篮新一任队长的确认,中国女篮或将创造新的历史!

兰亭墨未干
2025-04-22 01:09:19
广东将迎今年汛期首场暴雨

广东将迎今年汛期首场暴雨

环球网资讯
2025-04-21 23:01:02
浙江女子腌咸菜,长出绿叶开出花,农业大学老师坐不住了

浙江女子腌咸菜,长出绿叶开出花,农业大学老师坐不住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4-21 23:17:27
“灵修尼姑”胡晓慧被捕,九名男弟子透露:入门要先看“慧根”

“灵修尼姑”胡晓慧被捕,九名男弟子透露:入门要先看“慧根”

天梦见证
2025-03-25 15:21:51
谁注意黄荣奇!球迷晒离开宏远宿舍,张文逸送别,跟广东合同到期

谁注意黄荣奇!球迷晒离开宏远宿舍,张文逸送别,跟广东合同到期

光辉记
2025-04-22 08:07:05
五粮液女高管将出任上市城商行行长,前任行长因身体原因卸任不久

五粮液女高管将出任上市城商行行长,前任行长因身体原因卸任不久

湘财Plus
2025-04-22 07:30:05
1988年,张艺谋和巩俐在法国戛纳游泳池旁的合影,相当逗趣

1988年,张艺谋和巩俐在法国戛纳游泳池旁的合影,相当逗趣

娱你同欢
2025-04-08 22:18:01
还有续集?火勇赛后ESPN记者发布KD界外救球照 配文:第2部

还有续集?火勇赛后ESPN记者发布KD界外救球照 配文:第2部

直播吧
2025-04-21 14:09:08
37岁小法搂25岁继女引爆热搜!12岁年龄差成伦理风暴眼?

37岁小法搂25岁继女引爆热搜!12岁年龄差成伦理风暴眼?

欧美八卦圈
2025-04-20 08:10:03
女网红称要警惕寺庙里方丈,却不肯明说哪家寺庙,最后被网友扒出

女网红称要警惕寺庙里方丈,却不肯明说哪家寺庙,最后被网友扒出

青梅侃史啊
2025-04-12 12:50:12
中方发出警告,谁敢出卖中国利益,换取美国关税豁免,必重拳反制

中方发出警告,谁敢出卖中国利益,换取美国关税豁免,必重拳反制

深析古今
2025-04-21 16:17:06
京多安:去西甲一年后回到英超,恕我直言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

京多安:去西甲一年后回到英超,恕我直言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

雷速体育
2025-04-21 16:38:12
路见不平!高诗岩公开指责队友,遭付政浩千字文痛批: 你不是教练

路见不平!高诗岩公开指责队友,遭付政浩千字文痛批: 你不是教练

金山话体育
2025-04-22 08:14:52
佟大为带17岁大女儿进圈拍戏:演员世袭被取笑,长相平平硬演校花

佟大为带17岁大女儿进圈拍戏:演员世袭被取笑,长相平平硬演校花

梦涵说体育
2025-04-10 08:59:42
德鲁大叔年轻了10岁!欧文剃掉满脸的络腮胡 造型大变样

德鲁大叔年轻了10岁!欧文剃掉满脸的络腮胡 造型大变样

直播吧
2025-02-26 06:29:17
一旦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第一枚将扔在哪里?不是美国,不是乌克兰

一旦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第一枚将扔在哪里?不是美国,不是乌克兰

扬子的故事屋
2025-04-18 17:10:01
再等1天来袭!实力媲美小米SU7,纯电续航达601km,仅售9.98万

再等1天来袭!实力媲美小米SU7,纯电续航达601km,仅售9.98万

隔壁说车老王
2025-04-22 09:12:11
全世界最不怕美国的五个国家,个个都是狠角色

全世界最不怕美国的五个国家,个个都是狠角色

文雅笔墨
2025-04-20 10:56:50
2025-04-22 10:03:00
北师大民俗学 incentive-icons
北师大民俗学
亦庄亦谐的民俗学
169文章数 1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牛弹琴:教皇突然去世 很多人问万斯"你干什么了"

体育要闻

不爱踢球的巴西人,成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娱乐要闻

网曝鹿晗关晓彤分手细节 或与结婚有关

财经要闻

沐邦高科危险信号:多笔交易存蹊跷

科技要闻

寒武纪一季营收顶一年,能否"平替"英伟达

汽车要闻

与众06 新的命名方式意味着新的产品序列即将到来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旅游
手机
军事航空

没有不适合穿衬衫的人!只是没有遇到它

房产要闻

涉及6.7万亩!多个片区规划曝光!三亚,又将巨变!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手机要闻

适用于 Galaxy S25 Ultra 手机的三星 One UI 8 首测:几乎无亮点

军事要闻

普京:复活节停火期限结束后 军事行动已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