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5年3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 年修订) 》无菌药品附录 (征求意见稿),本次修订旨在促进无菌药品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药品检查标准与 PIC/S 标准的协调统一。面对新的监管要求,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需严阵以待。
今天北京中邦兴业小编对无菌药品附录中涉及到“气流流型可视化验证”的关键变化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供参考。
核心变化:从单一静态验证转向“动静结合”的全流程验证,强化操作干预对气流影响的评估,并通过视频留痕和结果应用闭环管理,推动验证与实际生产质量控制的深度融合。企业需更新验证方案,配备可视化记录设备,并建立动态模拟操作的标准场景库。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二节 屏障技术
第二十七条
隔离器和RABS的背景环境
研究要求:
在干预操作(如物料传递、设备维护)过程中,必须通过气流流型研究证明背景环境的密闭性,确保外部空气不会通过开口或缝隙进入关键区域。
特殊情形:
若干预操作需临时开启屏障设备(如隔离器门),应在气流流型研究中模拟此类场景,验证开门操作对气流稳定性的影响,并提供风险控制措施(如局部层流保护)。
第三节 消毒
第二十二条
单向流系统与非单向流系统
单向流系统:
必须进行可视化气流流型研究,验证单向流(如垂直层流或水平层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确保气流无死角、无湍流,并覆盖设备布局和人员操作对气流的潜在干扰。
非单向流系统:
在存在污染风险或复杂操作区域(如灌装线、物料转运区)时,需进行气流流型研究,通过可视化手段(如烟雾试验)确认气流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章 设 备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七十六条
洁净区和空气净化设备确认
测试内容:
洁净区及配套空气净化设备的确认需包含以下测试:
气流流型测试:通过可视化手段(如烟雾试验、风速分布图)验证气流方向和速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压差梯度验证:确保气流方向与压差梯度一致,防止交叉污染。
动态模拟:
测试需涵盖静态和动态工况(如设备运行、人员走动),以评估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气流稳定性。
第八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一百二十一条
无菌药品生产的污染控制
A级区监测要求:
在关键操作(如灌装、冻干机装卸)过程中,需对A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的连续监测。
取样点设置依据:
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基于气流流型可视化研究的结果确定,优先覆盖高风险区域(如操作界面、设备开口处)。
第二节 最终灭菌产品
第一百一十六条
最终灭菌产品的生产操作环境
环境选择原则:
在最终灭菌产品的生产操作中,需结合气流流型特性评估无菌操作环境(如B级背景下的A级层流),确保气流能够有效隔离人员活动带来的污染风险。
第三节 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一百一十九条
减少无菌操作
设备处理要求: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管道、设备需在装配后进行在线灭菌(SIP)。
气流影响评估:
灭菌工艺设计需考虑气流流型对热分布均匀性的影响,避免因气流死角导致灭菌失败。
第一百三十条
冻干机的灭菌与密封性
灭菌工艺验证:
冻干机的蒸汽灭菌程序需结合气流流型研究,验证灭菌介质(如蒸汽)在腔体内的分布均匀性,确保冷凝水排放不影响气流路径。
第四节 无菌药品的最终处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
冻干机装载和卸载系统
传送装置设计要求:
冻干机与洁净区之间的传送装置(如自动进出料系统)需与层流送风系统兼容,其运行不得破坏A级区的单向流流型,如避免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
第五节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第一百四十三条 无菌工艺模拟的覆盖范围
(六)冻干工艺模拟要求:
冻干工艺模拟需涵盖装载、冻干、卸载操作过程,需考虑气流稳定性(如用无菌空气替代工艺气体时对腔体压力的影响),避免气流扰动破坏冻干机腔体与A级区的层流环境。
第一百四十四条 干预设计与气流动态评估
干预设计:
模拟试验需覆盖实际生产中的动态干扰(如人员活动、设备运行),需通过气流流型可视化研究评估干预操作(如人员走动、设备启停)对洁净区气流方向的潜在影响。
第一百四十五条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十)环境监测要求:
环境监测需贯穿整个模拟试验过程,需结合气流流型数据确认监测点的代表性(如高风险区域的气流路径是否覆盖监测点)。
第一百四十六条 重大变更后的验证
变更影响评估:
若厂房设施或设备变更可能影响洁净区压差梯度或气流方向(如送风系统改造),需通过气流流型研究重新验证无菌环境稳定性。
第一百四十八条 模拟灌装数量与气流覆盖
无菌原料药模拟要求:
模拟试验批量需覆盖无菌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需通过气流可视化验证设备内部(如管道、阀门)的气流死角是否被充分模拟。
第一百五十三条 微生物污染检测的环境要求
(二)检查环境控制:
样品检查环境需避免外界气流干扰,需通过气流流型验证确保检查区域维持单向流或层流状态。
第一百五十七条 重新验证情形
(二)工艺或环境变更:
若环境变化(如洁净区布局调整)可能破坏原有气流流型,需通过可视化研究重新确认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第九章 灭菌工艺和灭菌方法
第二节 灭菌方法
第一百七十四条 干热灭菌/除热原隧道烘箱设置要求
需通过气流流型可视化研究确认烘箱内部气流分布均匀性,避免湍流或死角。
结合热分布(第(四)项)和热穿透(第(三)项)测试,验证气流对温度均匀性的支持作用。
无菌环境维持:确保适当的压差和气流设计,使A级区维持单向流或层流状态,防止外部污染。
动态干扰评估:通过可视化手段(如烟雾试验)模拟生产条件(如传送带运行、物料进出),评估气流变化对灭菌温度曲线稳定性的影响。
压差与气流要求:
隧道烘箱需通过气流流型可视化研究验证以下内容:
验证关键要素:
第(五)项 压差和气流状况:
关键要点总结
应用场景:
气流流型研究需覆盖洁净区设计、设备确认、生产工艺(如灌装、灭菌)及模拟试验等全生命周期环节。
可视化方法:
明确要求采用烟雾试验可视化手段,动态验证气流路径。
风险控制:
通过气流流型数据优化监测点布局、设备设计及人员操作规范,降低污染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