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科技说3月26日讯,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完成一场“去英文化”手术——原名为“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驾驶套件正式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售价仍为6.4万元。
这场看似简单的名称调整,背后却暗藏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型:从高举高打的“完全自动驾驶”理想主义,转向更务实、更本土化的“辅助驾驶”叙事逻辑。
对比更名前后的官网页面,特斯拉的命名策略堪称“大撤退”:原本极具科幻感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被彻底抹去,代之以平实的“智能辅助驾驶”;“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套件”也简化成“辅助驾驶套件”,甚至删除了所有英文缩写标识。
这一调整被业内人士视为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的直接回应——新规明确要求车企不得使用夸大宣传用语,避免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能力产生误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名称“降级”,特斯拉却未降低技术野心。据2月25日首批推送的2024.45.32.12版本软件显示,搭载HW4.0硬件的车辆已能实现城市道路信号灯识别、自主变道及无导航路线智能选道等功能,被测试车主评价为“最像人类驾驶的辅助系统”。
然而,该功能因频繁出现“闯黄灯”“误入非机动车道”等问题,被网友调侃为“科目二挂科选手”。
更名事件暴露出特斯拉在华发展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FSD功能自2月入华以来,因数据跨境传输受限,实际能力仍停留在L2级别辅助驾驶,与“完全自动驾驶”的承诺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突飞猛进,小鹏城市NGP、华为ADS 3.0等本土方案已实现更高阶场景覆盖,迫使特斯拉不得不调整策略。
这种撕裂感在用户端尤为明显。有博主实测发现,FSD在无保护左转时表现惊艳,转向流畅度“堪比十年驾龄老司机”,但在复杂路口却会突然“懵圈”,甚至压实线变道引发后方车辆鸣笛抗议。
这种“天才与莽撞并存”的表现,恰似特斯拉在华处境的缩影:技术领先性仍在,但本土适应性亟待破局。
面对质疑,特斯拉中国3月26日紧急声明,强调更名“不影响车主权益”,并承诺“持续完善产品体验”。
但市场更关注其后续动作:此前推出的FSD免费试用活动突遭暂停,官方解释称需配合完成HW3.0/4.0硬件对应的软件审批,这被解读为监管部门对技术落地的严格把控。
有分析指出,此次更名可能是特斯拉为推进FSD功能升级铺路。马斯克曾宣称“2025年第一季度在华实现FSD落地”,但现实是,特斯拉必须先跨过数据合规、算法本土化、安全认证三重关卡。
正如某车企技术负责人所言:“在中国市场,再炫酷的英文缩写都比不上‘安全’二字重若千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