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教育创新发展路径,3月20日下午,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召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人机共创教育新生态’”会议。会议旨在通过学习引导、案例分享、实操应用等形式,解决人机共创教育新生态“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帮助教师掌握前沿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会议由党委书记田永江与智能机器人“小笨”共同主持。
“师·生·机”协同,重构教育DNA
任志瑜校长以深邃的教育洞察勾勒未来图景。他指出,先行于理念,生成于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不仅是工具的革命,而是革命的工具。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从 “知识传递” 向 “意义建构” 跃迁,通过 “师・生・机” 协同的新型课堂,引导学生在与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多维联结中探寻成长真谛。
报告中生动呈现了教育新生态的实践场景:语文课上,3D 折叠屏带学生 “穿越” 至圆明园的数字废墟,历史之殇化作鲜活教材;校园电视台将撤侨新闻与童声《天之大》交织,让家国情怀在虚实交融中生根;智慧监控系统构建的 “慎独” 德育网络,无声浸润学生心灵;课堂实时投影的学生解题轨迹,则将思维碰撞转化为可视化的学习风暴。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范式转移。任校长特别强调,AI 赋能教育以后,我们老师的主要心思精力更加需要在以下八个方面着力:
任校长以《哪吒 2》现象级票房为喻,揭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多维度感知 —— 正如谷占冬老师获评 “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 的实践所证,唯有以学生喜爱的姿态触碰心灵,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面向未来,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将以 AI 工具赋能精准教学设计、用多色板书绘制理科思维图谱、在课堂观察中捕捉教育契机,并着力构建覆盖教学、管理、家校等八大维度的校本 “教育小宇宙”。
任校长表示,这座开源共享的智能教育生态圈,将让资源流动更高效、成长轨迹更清晰,为每个生命定制自由舒展的教育春天。同时,学校 “人机共创教育新生态” 遵循鼓励先 “富”,允许后 “富”,不能不 “富” 的原则,在教育新生态的建设过程中,鼓励部分教师、班级或学生率先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取得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允许其他主体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确保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人机共创教育新生态的建设中来,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备课效率提升40%!教师有“数字分身”啦
李岩博士作《与AI共舞》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学校以“提质、增效、减负”为目标,构建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依托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政策支持,教师深度应用国产AI工具优化教学实践:通过“背景+需求+约束”提示词,用DeepSeek等大模型快速生成游戏化教案框架;借AI工具一键产出教学插图、微课视频及课件初稿,使《十进制与二进制转换》等课程备课效率提升40%。AI不仅辅助生成元旦主持词框架、马拉松训练计划,更通过学科智能体实现分层习题设计、学情分析等精准支持,成为教师的“数字分身”。
建华实验亦庄学校正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AI协同指挥官,未来将通过AI工作坊、校本资源库和自适应作业系统,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个性化教育,打造有温度的技术赋能新范式。
AI进课堂,掀起教学范式革命
数学魔法师:孙梦莉“小数AI加减法”
孙梦莉老师将 AI 巧妙融入小数加减法教学。小学生学这部分知识时,常被抽象概念难住,计算也易出错。她利用 AI 让课本人物和情境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她设计的小组竞赛积分系统和小数加减法闯关互动游戏,如 “小数冒险岛”,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真正实现让教学变得更有趣、更高效,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地理探索家:王禹丹“虚拟地球仪”
王禹丹老师将AI融入喀斯特地貌教学,针对高一学生术语混淆、空间认知薄弱等难点,运用动态地图、模拟实验等数字资源具象化溶蚀-沉积过程,设计问题链训练地貌演化逻辑,并通过AI诊断作业误区开发互动课件,以多模态教学实现地理术语精准掌握与综合思维培养。
心理守护者:常冬琦“AI情感分析”
常冬琦老师以定制 AI 智能体为有力工具,在班级管理中担当 “心理守护者”。AI 智能体充分整合学生的静态和动态数据,搭建起完善的学生信息库。在纪律管理上,它精准定位扣分问题学生,为老师提供有效处理建议;学业管理时,敏锐察觉成绩下滑学生,助力制定学科辅导策略。同时,借助 AI 情感分析,能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及时建议心理老师介入。此外,智能体还具备生日提醒、数据异常核查功能,辅助老师更高效、更精准地管理班级,革新班级管理模式。
实践领航员:刘成元“生成式AI助手”
刘成元《水培种植实践课》融合AI工具将农业术语转为"游戏攻略",调研效率提升60%;AI工具智能分析生长数据,5分钟完成整课工作量;AI生成3D展厅及动态动画,创作周期由周缩至2小时。AI充当"知识翻译官",助力学生专注创新实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重塑科学教育新范式。
科技启蒙人:王晶“信息课堂工具箱”
王晶老师借助多种 AI 工具,为信息课堂带来创新与活力。利用 AI 生图将课本人物 3D 化,结合软件生成动画,把晦涩的算法知识融入故事,激发学生探索欲;设计 “鸡兔同笼” 互动程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算法核心步骤;通过AI工具创建编程小助手,帮助学生定位程序错误、理解算法逻辑;引入智能平台,让学生借助手势分类模型,自主学习猜拳游戏算法,实现人机对战,理解程序运行机制,助力学生掌握知识,创新教学模式。
资源智库官:曲雯“智慧图书馆2.0”
图书馆曲雯老师介绍,馆内引入AI机器人“小笨”及教师研修平台,推动教科研数字化。针对教师文献处理低效(年均200篇)、选题创新不足(68%存在困惑)、论文耗时(均3月)三大痛点,平台对接知网资源库,集成AI速读、矩阵分析、选题挖掘等功能,构建覆盖文献研读、学术洞察到成果产出的智能科研支持体系。
智教天团,让创新火种点亮更多课堂
在全体教职工的见证下,任志瑜校长和田永江书记为首批"人工智能先导教师"颁发聘书。聘书承载着学校对教育先锋的殷切期待,教师们接过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领航智慧教育新赛道的责任使命。未来这支由青年教师们领衔的"智教天团"将通过示范课研发、跨学科融合等项目,让创新火种点亮更多课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当最后一个全息投影淡去,教育新纪元的序章已然写就。这并非人与机器的简单相加,而是教育智慧的乘数效应;不是冰冷技术的单向入侵,而是人文温度与数字智慧的共生共荣。站在 AI 时代的潮头,每个孩子都将拥有专属的智能学伴,每位教师都将化身教育场景架构师,每间教室都将成为虚实交融的认知实验室。
在代码与诗行交织的教育新大陆上,一段属于人机共育时代的“教育未来简史”,正在被续写。
编辑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