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蓉发布。这已是这份年度报告的第十次发布。
《报告》显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演进,网络视听行业在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的三重驱动下,逐渐形成了包含短视频、长视频、中视频、微短剧、网络直播、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音频等多种业态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
各类业态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共同推动着网络视听行业的繁荣与创新,构筑起全民“数字生活基座”。
《报告》将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网络视听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的广阔维度中进行评估,通过用户规模、市场规模,使用时长、内容供给量、大屏激活量及开机时长、中国视听应用海外下载及收人规模等一系列重要宏观数据指标,系统性梳理了2024年度视听产业发展脉络,展现网络视听在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现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短视频和直播工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结对《报告》的九大发现进行了发布并简明解读。
其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号,又预示了网络视听行业的哪些风口和趋势?锐评在场,带您一起细读。
《报告》表明: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持续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同比增长1722万人,增长率为1.6%,网民使用率达98.4%,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这表明网络视听已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核心应用,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且市场仍在稳步拓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户支撑,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的地位愈加巩固。
《报告》发现:下沉市场释放增长活力。
中国网络视听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达12226.49亿元,同比增长6.1%。
这反映出网络视听行业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吸引着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该领域。
其中,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比达62.0%,对网络视听应用的使用率均在99%左右,且地域层级越下沉,使用率越高。
这显示下沉市场在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行业及产业可以针对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和特点,开发更贴合该市场的内容产品和视听服务,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
《报告》强调:小微企业作用凸显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企业总量达75.70万家,创历史新高。
2024年新成立的网络视听企业12.57万家,小微企业占比达98.31%。
从企业规模看,微型企业约60.85万家,占比达80.4%,小型企业约11.76万家,占比为15.5%。
小微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蓄水池”,也是创新生态的“毛细血管”、支撑健康发展的“基石”。
这意味着小微企业在网络视听行业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策层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就业。
《报告》显示:内容形态呈多元化与融合发展。
「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仍居第一。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使用率达93.8%,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且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2.6小时),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同比增长3.1%。
这说明短视频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持续高涨,是当前网络视听内容的主流形态之一。
「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使用时长追平即时通讯。
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达59.7%,较上半年提升7.3个百分点。
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网络视听内容的新兴力量。
「长视频」回暖,大小屏融合互动实现较大增幅。
长视频使用群体中,高学历年轻用户比例较高,20-29岁人群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对长视频的使用率在86%左右,较整体高出近20个百分点。
长视频凭借其优质的内容和深度的叙事,依然拥有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并且通过与大屏的融合互动,拓展了发展空间。
「网络直播」凭借即时在场感打破空间限制,成为用户可随身携带的万能窗口。
尤其是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把手机变成了随时随地都能逛的“线上市集”,为线上零售、线下服务打开了流量转化的空间。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5.2%。
「网络音频」以“声音陪伴”嵌入用户日常生活工作的缝隙。近年来,网络音频用户规模稳中有升,行业整体处于平稳扩张阶段。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为3.35亿人,同比增长340万人,网民使用率为30.3%,与去年基本持平。
可见,“长”“短”“直”“音”不同内容形态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视听需求,将长续共同发展。
《报告》显示:大屏市场前景向好。
2024年,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双治理工程全面落地,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酒店等场所操作复杂治理成效显著。全国18.3万家酒店1159万间客房实现“便捷看电视”。
大屏用户规模以及硬件覆盖、激活规模连续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达2.09亿户,IPTV用户总数达4.08亿户,智能电视(OTT,不包括OTT Box)激活终端3.36亿户,智能电视月活率保持在88%以上,单日户均开机时长达331分钟(5.5小时)。
超六成用户增加了看大屏的时长或频率,超五成用户经常用大屏看电视直播。电视频道直播仍为智能电视重要使用场景。
调查显示,大屏用户对开机时间缩短和操作更加简便这两项的满意度均较去年提升。
这表明大屏市场在治理后用户体验得到改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持续提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报告》证明:全民创作时代将至。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创作者账号规模已达到16.2亿,相当于全国几乎平均每人拥有一个短视频账号。据统计,每日全国上线的短视频数量突破1.3亿条。
网络视听内容生态正经历从娱乐载体向“数字生活基座”的质变跃迁。职业主播超3880万,同比增长157%,视听的全民创作时代或已来临。
视听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向教育、健康、本地生活等领域全面渗透,重构教育传播、信息交互与生活服务的底层逻辑。
当网络视听将进入全民创作的新时代,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将成为内容的创作者,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报告》显示:网络视听对消费带动明显。
「短视频」和「直播」是刺激消费的催化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值得关注的是,在因观看短视频和直播而购买商品的情况中,其中有57.8%属于典型的非计划性消费。传统的“需求-搜索-购买”的消费逻辑发生根本转变。
这表明网络视听行业与电商等消费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短视频直播已成种草利器。内容即货架催生消费新范式、新链路,行业的商业变现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发现:中国视听正影响全球。
在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业态带动下,中国视听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正在成为全球视听领域的重要新势力。
中国视听类应用在全球影响力凸显。全球下载量Top100的视听类应用中,中国应用下载量占比超1/4;收入规模Top100的视听应用中,中国应用创造了近30%的营收占比。
中国微短剧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在海外视听类应用下载量Top100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有19个,同比新增3个,其中2个为微短剧应用。
在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Top100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有20个,新入围者11个,微短剧包揽8席,成为推动中国模式、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轻舟”。
在推动中国视听出海的生力军中,微短剧功不可没。
《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带来视听机遇和风险。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网络视听内容生产体系,其中多模态生成能力显著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
数据显示,使用AI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在半年内有所增长,从25.6%上升到31%。
技术普惠效应持续释放。但同时,随着AI深度融入内容创作、审核、分发的全流程,其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存在虚假信息传播、版权归属模糊等新型风险。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为技术创新划定了安全边界,为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的发布,正如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一次开题索引,抛出重要话题,引发热点关注,推动行业探讨。
关于生成式AI、微短剧、直播电商、中国视听出海、长短直音融合等切中当下的行业议题,将在大会的多个论坛上持续进行热烈而深入的交锋碰撞,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后台发送“网络视听报告2025 ”,即可获取报告全文)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来看央视网的“开新Style”
这份逛会指南请查收
总监制:唐晓艳 李志翔
监制:娄靖海 刘园
编审:霍默静 张凌云 丁玫
编辑:申潇 林小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