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家企业因工资问题被查
案例一:佛山某科技公司因私户发工资被查
违法事实:佛山市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私户给员工发放部分工资、年终奖等,未代扣代缴个税。
处罚决定:最终,该单位被处以应扣未扣税款0.5倍的罚款26.33万元。
案例二:某高新技术企业因发工资被查
违法事实:该企业将部分员工工资以劳务费的形式列入成本费用,以达到减少职工总数的目的,导致研发人员占比虚高,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处罚决定:税务机关认定其用工核算违规,要求其重新核定研发费用及职工比例。
案例三:某品牌策划公司因虚构劳务费被查
违法事实:企业以现金发放近200万元劳务费,无发票、合同、人员身份及工时证明,无法证实业务真实性,涉嫌虚增成本。
处罚决定:税务局定性为虚假申报,追缴少缴税款并处50%罚款(21.26万元)。
二、这10种发工资方式,违法!
三、不想被罚,做好自查!
1、金四、社保系统联合数据分析
系统已打通税务、银行、社保数据链,自动比对:
- 申报个税人数vs社保参保人数
- 个税申报收入vs银行发放流水
- 高管薪酬vs行业均值偏差
企业“造”数据,税务“拆”数据,差异超过10%直接稽查!建议立即核验工资-个税-社保-银行四端数据,修正申报异常,补充缺失凭证。宁可主动调整,切勿被动受罚!
2、检查工资支出的相关凭证
税务机关严查工资数据真实性,企业需确保工资表、考勤记录、发放凭证(银行流水/签收单)、个税申报表完全一致。若发现工资卡金额与申报数据不符,或凭证缺失(如无员工签字),可能被认定为虚列成本。
3、员工规模与薪酬合理性
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企业实际运营规模,若申报员工数量、薪酬标准明显低于同行(如大量员工月薪长期低于5000元),将触发预警。重点核查高薪人员拆分工资、虚构“低收入员工”等行为。
4、隐性福利与现金发放风险
检查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和实际支付工资总额是否对应,补贴、奖金、实物福利(如购物卡)必须计入个税申报。现金发放需留存收款凭证(含身份证号、签字),否则视为隐匿收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