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金融圈发生了件挺大的事儿,就是麻辣粉要调整了,不再用统一的中标利率,而是采用多重价格招标。
这个话题是纯金融干货,有点烧脑,得有点耐心。要是真听懂了,就能更深入体会到上边大手运作的巧妙。
先说说结论,我觉得这次麻辣粉改革,核心目的就是能局部且小周期灵活调节利率,让它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经济,还能把牵扯面控制在最小范围。
要搞清楚这次的意图,得先明白啥叫麻辣粉?麻辣粉专业名词叫中期借贷便利,就是银行跟央妈借钱时的利率,一般是一年期。以前每次招标利率是固定相同的,不管哪家银行跟央妈借钱都用这个利率。这种方式简单,但有个问题,利率可能高了也可能低了,没完全和市场动态以及每个银行对钱的急迫程度挂钩,所以就有了改革想法。
现在改成多重价格招标,就是每个银行可以报自己的价格,报高的按高的成交,报低的按低的成交,简单说就是各有各的。这时肯定有人问,谁会往高了报呀,都想往低了报,这样资金成本才低。
其实不一定,银行报价高低和它对资金需求的急迫度有关。银行不差资金就可以报低一点,着急用钱就报高一点。因为每次会设定出借总额度,然后根据报价利率从高到低逐步中标。
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所有银行都报得很低,最后也以很低利率中标。仔细想想,这也没问题,说明这些银行不缺钱,基础段比较充裕。
那现在这么改对未来有啥好处呢?
先推导一下银行从央妈这借到钱后投向市场的操作。具体细节不说了,但有一点很清楚,低成本借来的钱放贷时利率相对会比较低。
说到这,脑子转得快的粉丝可能就明白了,这不是在变相降息嘛,理解没错,但还是有区别。
第一,它不是全量政策利率下调,波及面小。麻辣粉招标每个月进行一次,这个月利率可能低,下个月可能高。
第二,它和结构性降息不一样。结构性降息偏重结构,也不是全量政策利率下调,一般是特定针对一些行业降息,目的是扶持这些行业,比如三农、新能源等。
根据我说的这两点,可以得出结论,麻辣粉改成多重中标后,能在不做全量政策利率降息的前提下,不分行业但可以小范围短时间内降息,让银行资金更好地为需要的领域服务。
另外,虽然麻辣粉利率是竞标出来的,但央妈可以通过每个月释放麻辣粉资金的总量来调节利率高低走势,供给多利率往下走一点,供给少就高一点。
最后总结一下,降息是个复杂技术活,不是随便降的,要权衡很多因素,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麻辣粉这次调整能让需要的地方、行业、月份精准且灵活地获得降息,又不会干扰破坏整体货币政策布局,从这能看出咱们在货币政策施政上越来越精妙,也越来越有技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