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件无可逃脱的大事:死亡和交税。
但很多网友会不认可这个结论,只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交税和个税划上了等号。
事实上,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活着的每一个瞬间,只要参与了社会经济流通,那就在交税。
于个体而言,税这东西,取之于人个,用之于大众。能少交一点,于改善个人生活环境而言,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于广大的工薪阶层而言,从每月到手的收入中扣除一些个税,似乎是逃不掉的人生大事。
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比如从当前的年薪六万,提高到年薪十万以上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看起来是深得民心的一件事。
人工智能给了另外一组数据,似乎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即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中,后50%群体仅贡献了12%的税额。
如果这50%的群体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将会有很大一个群体的收入能够再增加一些。
遗憾的是,这组数据并没有确切可信的出处,其统计也没有持续性,无法作为公共决策的支撑证据。
当前个税起征点,以及可以获得的税收收入,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创下了1.49万亿的好成绩,2023年和2024年却持续下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从7.3%的峰值,下降到6.6%。
二,你如所知,2019年,是过去十年经济最活跃的一年,这一年,个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与2014年相当。
三,1999年以来,个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与消费税的比重几乎相同,这表明高速增长的经济,并没能转化为消费,老百姓从中获得的好处,可能不如预期的那样。
随着经济转型,以及非税收入比重的增加,个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仍有持续下滑的可能。
从趋势看,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跌到5%左右,是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发生的事。这未必是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下降所致,很可能是高收入群体承受经济转型的阵痛带来的。
与其这样,不如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阶层在个税体系中的影响力,即提高个税起征点到年薪十万,并且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个税。
或许,少收的个税,能够被工薪阶层用于消费,从而进入消费流通领域,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