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专家五个字定性李嘉诚,国企与其划清界限,长和向港府求救。面对长和集团执意推进与美国财团的港口交易,商务部专家对此如何定性?面对两难的局面,李嘉诚又有什么新行动?
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一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之前官方在提到此事时,还是给长和留了一些余地,并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批评,而且更多地是在指责美国方面不应该以霸凌的手段来对相关企业施加压力。
但是随着4月2日交割日期的临近,李嘉诚并没有停下交易的意思。据多家媒体报道,尽管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是长和集团并未放弃与贝莱德集团的接触,而且这笔交易目前已经进行到了最终阶段,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相关细节即将最终敲定。
商务部专家五个字定性李嘉诚,国企与其划清界限,长和向港府求救
鉴于此,我国商务部在3月26日亲自下场发声,用“在商不言商”这五个字给事件定了性。一直以来,长和方面都是以“在商言商”为托词来给自己洗白,总是标榜这是一笔单纯从商业角度作出决定的交易。
但是商务部的专家认为,李嘉诚的这一行为,恰恰却是典型的“在商不言商”,甚至可以说毫无商业逻辑。这笔交易的标的高达数百亿美元,按照正常的商业惯例,应该联系多个有意向的潜在买家,通过竞价的方式来实现己方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以“短平快”的方式与贝莱德达成出售协议,从3月4日晚间宣布这一消息,到预计的4月2日完成交割,总共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相对于这种体量以及重要程度的交易来说,这一时间显然太短了。
商务部专家五个字定性李嘉诚,国企与其划清界限,长和向港府求救
虽然并没有明确反对长和的这笔交易,但是这种反驳其狡辩言论的表态依然是在给李家敲响警钟。但是事已至此,李嘉诚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如果继续推进出售计划,那么除了自己要背负“卖国”的骂名,旗下企业的业务也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目前中方高层已经向相关的国有企业提出要求,命令他们暂缓与李家展开“任何”新的合作,这其中不但包括这次交易的主体长和集团,也包含其他和李嘉诚家族相关联的企业。除此之外,李家一些正在审批的项目也会被暂时搁置,而且中方还在对李家在海内外的所有投资进行梳理,不排除未来有进一步行动的可能。
商务部专家五个字定性李嘉诚,国企与其划清界限,长和向港府求救
在中国这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中,如果国企对李家关闭了合作的大门,那么他们将很难继续在这里开展业务,而且考虑到国企的带头作用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这种“不合作”的风潮很可能出现扩散的情况,届时李家必然欲哭无泪。
如果停止出售计划,那么长和集团可能会承受高昂的沉没成本,这其中既包含违约金这种有形的资金成本,也包含美国可能展开报复的风险成本。
而据港媒报道,目前长和方面已经和香港特区政府进行了接触,希望就此事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想起来向政府求救,长和这一次显然有些“玩砸了”,不过这种局面完全是李嘉诚自己一手造成的,从他宣布与贝莱德交易那天开始,这种结局就已经注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