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清明上坟哪三个人必须去?祭扫“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有啥讲究?

0
分享至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祭祖追思的重要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寄托着对先人的哀思与敬意。而扫墓祭祖作为清明节的核心习俗,不仅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更是传统文化延续的载体。而在这一传统仪式中,有三类人被视为“必须到场”的代表,背后更隐藏着“前三后四、左五右六”等独特讲究,这些习俗究竟有何深意?



一、清明上坟必须去的三个人

1. 家族长子或长孙:在传统宗族观念中,长子和长孙是家族延续的核心人物。清明扫墓时,长子或长孙需主持祭拜仪式,如摆放供品、焚烧纸钱等,象征家族香火不断。尤其在北方农村,长子或长孙不到场常被视为“家族失礼”,甚至影响家族凝聚力。

2. 出嫁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旧观念正在改变。现代习俗中,出嫁女儿回娘家扫墓愈发普遍,既是对原生家庭的情感维系,也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部分地区认为女儿祭扫能为娘家带来福运。

3. 远行归人: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清明归乡扫墓被视为“尽孝必修课”。民间有“千里赶清明”之说,认为缺席祭祖会折损家族福报,更可能被乡邻视为“忘本”。

注:因为各地风俗不同,一些地区也有家族里新进门的媳妇、学业或事业有成的人,清明节必须去上坟的习俗。



二、祭扫讲究“前三后四、左五右六”的深意

1. 时间讲究:前三后四

“前三”指清明前三天开始祭扫,“后四”则延续至节后四天,形成“七日祭扫期”。这种时间安排既考虑农耕节气(清明前后春耕繁忙),也符合《周易》中“七日来复”的循环观。现代气象学研究显示,清明期间南方多雨,分时段祭扫可避开人流高峰。所以,清明节祭扫,可以在清明节的当天,以及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四天。

2. 空间讲究:左五右六

祭扫时供品摆放讲究“左五右六”,即左侧放置五碗荤菜,右侧摆放六碟糕点,暗合“天地之数”(《易经》中五为阳、六为阴)。从实用角度看,荤素分置可避免串味,而数字差异则便于祭祀时区分祭品种类。

注:关于左五右六,也有清明节上坟添土时,要讲究先左边添五下土,再右边添六下土的说法,寓意“五运六气”。



三、清明节舌尖上的美食

1. 青团:江南地区用艾草汁和糯米制成的青团,碧绿的色泽象征万物复苏,豆沙馅寓意生活甜美。2019年“青团”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2. 馓子:北方清明常食馓子,金黄酥脆的油炸面食既方便携带祭祖,又蕴含“散灾”的吉祥寓意。

3. 清明螺:“清明螺,赛肥鹅”的民谚,道出了此时螺蛳肉质肥美的特点。食螺前需剪尾吐沙的工序,暗含“祛除晦气”的象征意义。



四、清明节的其他习俗

踏青赏春:古人认为清明阳气上升,踏青可吸纳天地生气,《清明上河图》便描绘了宋代踏青盛景。

门前插柳:柳枝生命力顽强,插柳既有驱邪避灾之意,也提醒人们珍惜光阴。

秋千风筝:从宫廷到民间,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通过运动驱散“鬼气”,体现生死平衡的哲学。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清明习俗既面临挑战,也在创新中传承。网络祭扫、代客扫墓等新形式出现,但核心仍是对亲情的守护。那些看似“迷信”的讲究,实则是先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总结。当我们在青团的清香中追忆先人,在插柳时感受春意,传统文化便以最鲜活的方式延续着民族的精神血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央媒发声!武大论文错误连篇,校方最新回应,处分和论文全面核查

央媒发声!武大论文错误连篇,校方最新回应,处分和论文全面核查

云景侃记
2025-08-01 21:15:33
许世友听闻邓华在上海住院,生气地说:老邓不够意思啊,不用理他

许世友听闻邓华在上海住院,生气地说:老邓不够意思啊,不用理他

比利
2025-08-01 09:50:06
胡锡进:男子发声被上门警告是火上浇油 梅新育被禁言 踩了谁尾巴

胡锡进:男子发声被上门警告是火上浇油 梅新育被禁言 踩了谁尾巴

甜柠聊史
2025-07-31 07:54:00
眼看俄乌有停火的苗头了,特朗普又坐不住了,派出核潜艇紧盯中俄

眼看俄乌有停火的苗头了,特朗普又坐不住了,派出核潜艇紧盯中俄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8-02 13:04:01
降温!暴雨!又一台风或将生成,无锡接下来……

降温!暴雨!又一台风或将生成,无锡接下来……

鲁中晨报
2025-08-02 07:27:23
难怪都要去学邪修!网友:正经方法没用,咱来整点野的,亲测有效

难怪都要去学邪修!网友:正经方法没用,咱来整点野的,亲测有效

墙头草
2025-07-31 10:10:49
湖北2地最新人事任免

湖北2地最新人事任免

极目新闻
2025-08-02 09:52:23
男子为狼崽疗伤后放生,六年后重游故地被狼群包围,看到头狼愣住

男子为狼崽疗伤后放生,六年后重游故地被狼群包围,看到头狼愣住

温情邮局
2025-07-30 14:38:13
美国对俄下狠手!关键时刻,白宫却出大问题,美防长会辞职吗?

美国对俄下狠手!关键时刻,白宫却出大问题,美防长会辞职吗?

史纪文谭
2025-08-02 13:50:31
曹冲称象成名,身边人都夸他聪明,司马懿:其实他真是蠢到了家

曹冲称象成名,身边人都夸他聪明,司马懿:其实他真是蠢到了家

顾史
2025-07-13 09:09:21
特朗普宣布美国已“起死回生”,随时准备对华翻脸,中国正办大事

特朗普宣布美国已“起死回生”,随时准备对华翻脸,中国正办大事

墨兰史书
2025-08-01 23:50:02
中国给了俄罗斯多少援助?泽连斯基已给出答案,俄乌战场就能看出

中国给了俄罗斯多少援助?泽连斯基已给出答案,俄乌战场就能看出

健身狂人
2025-08-02 13:20:39
险些爆冷掀翻日本队?男篮亚洲杯劲敌杀红眼:中国队真该警惕他们

险些爆冷掀翻日本队?男篮亚洲杯劲敌杀红眼:中国队真该警惕他们

篮球快餐车
2025-08-02 05:09:46
八国联军:流传已久的谎言!

八国联军:流传已久的谎言!

深度报
2025-07-13 22:52:06
到了晚年,不要和这6种人来往,哪怕有血缘关系

到了晚年,不要和这6种人来往,哪怕有血缘关系

三农老历
2025-08-02 12:51:23
罪恶的柬埔寨,让中国人闻风丧胆?为什么是东南亚最可怕的国家?

罪恶的柬埔寨,让中国人闻风丧胆?为什么是东南亚最可怕的国家?

新车知多少
2025-08-01 03:00:07
人到中年终于知道,男女之间,不但要有生理性喜欢,还有精神共鸣

人到中年终于知道,男女之间,不但要有生理性喜欢,还有精神共鸣

加油丁小文
2025-07-21 11:30:02
一夜铺了八千吨沥青!西北四环大修重点路段本月中旬焕新亮相

一夜铺了八千吨沥青!西北四环大修重点路段本月中旬焕新亮相

瓜哥的动物日记
2025-08-02 11:07:11
释永信倒台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两三万一户买下整个村

释永信倒台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两三万一户买下整个村

法老不说教
2025-08-01 16:20:39
信仰崩塌!科学家曝光都灵裹尸布真相:盖的不是耶稣而是一具雕塑

信仰崩塌!科学家曝光都灵裹尸布真相:盖的不是耶稣而是一具雕塑

质子教授
2025-08-01 23:10:05
2025-08-02 15:07:00
秀厨娘 incentive-icons
秀厨娘
用最简单的食材做最美味的佳肴
4293文章数 226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奥运冠军黄雅琼官宣与男友刘雨辰领证结婚

体育要闻

山东辽宁这场群殴,代价何其惨重

娱乐要闻

半退圈女演员因利剑玫瑰翻红

财经要闻

宗庆后家族隐秘资产大盘点

科技要闻

自动驾驶致命车祸,特斯拉被判赔2.4亿美元

汽车要闻

零重力座椅+大角度躺靠的后排 启源A06内饰首曝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健康
数码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抓拍不再模糊:三星 Galaxy Z Fold7 折叠手机快门速度提升 7 倍

教育要闻

难倒大学生的思考题,1÷0到底是多少?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数码要闻

没有迹象表明血氧感应功能短期内会重返 Apple Watch

军事要闻

特朗普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