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类人群容易患上哮喘,远离6个发作因素,日常做好6个防护

0
分享至



你是否曾在深夜被喘息声惊醒?是否因剧烈运动或冷空气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可能与一种被称为“呼吸隐形杀手”的疾病——哮喘有关。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成人患病率高达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哮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因缺乏科学认知而延误治疗,陷入“发作-用药-缓解-再发作”的恶性循环。

什么是哮喘?

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简单来说,患者的气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因外界刺激(如过敏原、冷空气等)引发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哮喘并非简单的“喘气”,而是涉及气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变化,甚至可能伴随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哮喘的常见类型

1. 过敏性哮喘:与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相关,占哮喘病例的多数。

2. 运动性哮喘:剧烈运动(如跑步、登山)后诱发,寒冷干燥环境更易发作。

3. 职业性哮喘: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粉尘等职业环境引发。

4. 老年性哮喘:60岁后新发,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典型症状与易被忽视的“伪装”

1. 典型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加重,伴随哮鸣音(类似哨声)。

2. 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长期咳嗽,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咽炎”。

3. 急性发作信号:说话断断续续、大汗淋漓、嘴唇发紫,需立即用药或就医。



谁更容易患上哮喘?

1. 遗传因素:父母或近亲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风险显著增加。

2. 过敏体质者:对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的人群。

3. 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均属高危人群。

4. 特殊职业者:如化工、面粉加工、养殖等行业从业者,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

5. 肥胖人群:体重超标可能压迫气道,并加剧炎症反应。

哮喘的“触发开关”

哮喘的发作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过敏原:室内:尘螨(床垫、枕头)、霉菌、蟑螂排泄物。

2. 室外:花粉(春季高发)、冷空气、汽车尾气。

3.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直接诱发。

4. 环境刺激:吸烟(包括二手烟)、空气污染、香水、厨房油烟。

5. 生活方式:熬夜、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如大笑、焦虑)。

6. 药物与食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某些海鲜或坚果。



如何治疗?

哮喘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完全控制:

药物治疗:

控制药物(需长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抑制炎症,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预防发作。

缓解药物(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快速扩张气道。

辅助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减少运动诱发的哮喘。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吸入器:多数患者因操作不当降低药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学习技巧。

不惧“激素”副作用:吸入激素剂量极低,直接作用于气道,长期使用安全性高。



日常如何防护?

居家环境:

1. 防尘螨: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单,使用防螨床罩,保持湿度<50%。

2. 远离过敏原:禁养宠物,避免使用羽绒制品;花粉季关闭门窗,外出戴N95口罩。

3. 减少刺激:禁烟,使用无香料清洁剂,定期除湿防霉菌。

生活方式调整:

1. 适度运动:选择游泳、快走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使用药物预防。

2.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西兰花、坚果),避免已知过敏食物。

3. 情绪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警惕误区:这些做法可能害了你!

1. “哮喘发作才用药,平时不用”

错误!哮喘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即使无症状,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不规律用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不可逆肺功能损伤。

2. “激素有副作用,能不用就不用”

吸入激素的剂量仅为口服的1/10,且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吸收极少。长期规范使用利远大于弊,擅自停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3. “运动诱发哮喘,就该放弃锻炼”

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哮喘患者可通过提前用药、选择合适运动类型(如游泳)继续锻炼,关键在于科学防护。

4. “哮喘不能根治,治不治都一样”

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90%以上的患者可实现症状控制,正常学习、工作和运动。

哮喘不是生命的限制,而是重新认识呼吸的机会。让我们用科学武装,用爱心守护,让每个哮喘患者都能自由呼吸,拥抱生命中的每一次深呼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妊娠糖尿病,35岁以上发病率高年轻孕妇2.4倍,定期产检,早干预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佩通坦带丈夫穿制服给泰国公主过70岁生日,行跪拜礼,施琳通会见

佩通坦带丈夫穿制服给泰国公主过70岁生日,行跪拜礼,施琳通会见

沧海一书客
2025-04-01 11:52:01
特朗普:TikTok出售协议将在4月5日前达成

特朗普:TikTok出售协议将在4月5日前达成

风华讲史
2025-04-01 02:41:23
“你敲了五声,我听见了!”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震中发现被困人员,敲击回应求生欲强烈

“你敲了五声,我听见了!”中国救援队在曼德勒震中发现被困人员,敲击回应求生欲强烈

潇湘晨报
2025-04-01 11:12:05
曝维尼修斯总拿沙特报价吓唬皇马!78岁佛爷震怒:有种你就赶紧去

曝维尼修斯总拿沙特报价吓唬皇马!78岁佛爷震怒:有种你就赶紧去

风过乡
2025-04-01 08:21:26
美籍华裔频频批评广州,遭质疑声浪高涨,网友炸锅了!

美籍华裔频频批评广州,遭质疑声浪高涨,网友炸锅了!

小毅说事
2025-03-31 22:22:45
汪小菲婚礼日期曝光,马筱梅称带孩子回北京,吴宗宪发声证实喜讯

汪小菲婚礼日期曝光,马筱梅称带孩子回北京,吴宗宪发声证实喜讯

开开森森
2025-04-01 10:34:06
苍天饶过谁!拒唱国歌否认中国籍,俩儿子落户国外,她现状如何?

苍天饶过谁!拒唱国歌否认中国籍,俩儿子落户国外,她现状如何?

金哥说新能源车
2025-03-31 22:50:12
14颗卫星直接变轨,中国援缅这一幕,彻底撕开了美国的遮羞布

14颗卫星直接变轨,中国援缅这一幕,彻底撕开了美国的遮羞布

奉壹数码
2025-04-01 16:27:48
上海25岁女儿和48岁母亲同时怀孕,女儿偷偷做鉴定,结果却愣住了

上海25岁女儿和48岁母亲同时怀孕,女儿偷偷做鉴定,结果却愣住了

温情邮局
2025-03-24 17:41:05
突发!中国留学生刷爆100万美国信用卡后逃回国,如今回旋镖来了

突发!中国留学生刷爆100万美国信用卡后逃回国,如今回旋镖来了

每日一见
2025-04-01 09:37:32
刚从台湾省回来,亲身体验告诉你:网上的台湾与现实差距有多大!

刚从台湾省回来,亲身体验告诉你:网上的台湾与现实差距有多大!

天下霸图
2025-04-01 09:35:20
谈了三个都是秒,怎么判断男人行不行?

谈了三个都是秒,怎么判断男人行不行?

性学研究僧
2025-03-30 21:35:20
恭喜穆帅!五冠豪门送邀请!携手两大金球级巨星,冲2026世界杯

恭喜穆帅!五冠豪门送邀请!携手两大金球级巨星,冲2026世界杯

阿泰希特
2025-04-01 11:38:16
印度再现恶心一幕,香港乒乓球员发文:愿所有人远离印度!

印度再现恶心一幕,香港乒乓球员发文:愿所有人远离印度!

铁锤简科
2025-03-31 21:51:17
普京干了两件事,特朗普被气得火 冒三丈,顺手还给了中国一击

普京干了两件事,特朗普被气得火 冒三丈,顺手还给了中国一击

人间颂
2025-04-01 15:14:32
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迟迟不进攻台湾?看看金门岛战役就知道了!

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迟迟不进攻台湾?看看金门岛战役就知道了!

飞杨电影
2025-03-11 00:32:06
美联储撑不住了,特朗普向全球宣战,美国要动武强迫它国购美债?

美联储撑不住了,特朗普向全球宣战,美国要动武强迫它国购美债?

智观科技
2025-04-01 11:14:06
A股:今天,4月1日,突然上涨意味着什么?

A股:今天,4月1日,突然上涨意味着什么?

明心
2025-04-01 11:26:24
美国焦虑:中国自从去了月球背面后,为什么再也不宣传五代机了?

美国焦虑:中国自从去了月球背面后,为什么再也不宣传五代机了?

说宇宙
2025-04-01 16:44:45
玄学提醒:尽量不要跟身边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妻儿,分享这4件事!

玄学提醒:尽量不要跟身边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妻儿,分享这4件事!

不二大叔
2025-03-30 21:22:59
2025-04-01 17:43:00
快乐的小大夫 incentive-icons
快乐的小大夫
传医学知识,普及健康理念
2959文章数 71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嚼槟榔+吸烟+HPV感染=口腔癌?

头条要闻

家属透露小米SU7爆燃事故细节:前排俩女孩被活活烧死

体育要闻

31岁的陈盈骏,带着“使命感”打篮球

娱乐要闻

具俊晔清明前探望大S,继续留台生活无心工作

财经要闻

陈志武:现在断言美国经济衰退为时尚早

科技要闻

SU7高速碰撞爆燃,小米公布车祸细节

汽车要闻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情况:NOA开启 碰撞时速97km/h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家居
健康
公开课

旅游要闻

油菜花开 这些赏花方式请查收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模糊边界 扩大实用空间

嚼槟榔+吸烟+HPV感染=口腔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