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纪一大,总觉得身子骨跟年轻时候不一样了,走路慢了,饭吃少了,连天气变化都能提前感知。
有些人开始注意饮食,有些人开始注意作息,但偏偏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特别日常的小动作——洗头。
别看这只是平常的清洁动作,其实里头有不少学问,尤其是对六十岁以后的人来说,这事儿真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想洗就洗,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
可到底为啥年纪大了之后不能频繁洗头呢?这和身体健康到底又有什么关系?
我遇到的患者里,有相当一部分都跟“洗头”这件事脱不开关系。
有一位老年人,年轻时候养成了每天洗头的习惯,觉得头发油了就得洗,不洗不舒服,结果到了六十多岁还每天坚持洗,有时候还趁着早上凉快的时候洗,觉得舒服、提神。
可是没想到,几年下来他频繁出现头晕、后脑勺发紧,有时候洗完头还会莫名地犯困、走路都不稳。
再后来一次洗头后突发低血压摔了一跤,才意识到事情严重了,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不仅有血管弹性变差的问题,还有轻微的神经调节异常。
像这样情况的老人其实并不少见,有人是在冬天洗头后突发中风,有人是因为头部长期湿气太重,导致慢性头痛、记忆力减退,还有的甚至因为头皮频繁受到冷热刺激,引发了持续性头皮瘙痒和脱发。
这些年我看得多了,也越来越觉得,年纪越大,越不能小看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洗头这件事,太勤快了,真不见得是件好事。
洗头时头皮血管骤缩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听过“脑部静电负荷”这个词,觉得是玄学,但其实这是个有医学背景的说法。
人脑里是靠电信号来传递信息的,不管是记忆、动作还是情绪,全靠神经细胞之间的电脉冲来沟通,当人老了,神经元本身的活跃度下降,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慢慢变慢。
如果这个时候外界再频繁给脑部加上突然的刺激,比如冷水洗头带来的强烈温差,会诱发头皮血管快速收缩。
然后神经末梢就像电线一样忽然被“短接”了一下,哪怕你不觉得疼,也是在增加脑部的静电负荷。
这个原理你听着可能抽象,但现实中就有人因为这个吃了大亏,有位老年人,退休前是做电力维修的,习惯了干净整洁,每天洗头几乎不落下。
他也知道血压高不能洗冷水,就改用温水,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每天洗完头,总要用吹风机吹很久。
有时候头发没完全吹干,人就出门了,结果几次在路上突然感到脑袋一紧,接着就是眼前发黑。
去医院查脑电图,医生说他的神经递质传递效率偏慢,脑神经就像一堆电路板被过载运行了太久,再受刺激就容易“跳闸”,这事听着吓人,但其实很多人都在犯类似的错。
所以说,六十岁之后的人,头发干净固然重要,但不能把清洁当成仪式来搞,天天洗头反而给脑袋制造额外压力。
头皮和脑部血管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哪天真的因为洗头引起一场“短路”,可就得不偿失了。
频繁洗头破坏头皮菌群
说到菌群,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肠道菌群,但其实皮肤上的菌群也是人体健康的“守门人”,尤其是头皮,油脂多、汗腺密,是全身最容易滋养特定菌群的地方。
这些菌群不仅影响皮肤屏障、调节炎症反应,还会通过复杂的“微生物-神经轴”影响人的情绪、睡眠,甚至肠胃功能。
有一位患者,干了一辈子热气腾腾的活儿,早年出汗多,就特别爱洗头,觉得只要头皮一油、发根一痒,就得马上洗掉才舒服。
结果到了老年,头皮却开始反复长红疹,睡觉也老是睡不踏实,总觉得心慌,胃口也越来越差。
做了全套检查,发现竟然是头皮菌群紊乱,过度清洁洗掉了原本在头皮表面“护驾”的一部分有益细菌,反而让一些耐碱性较强的“坏菌”占了地盘,导致头皮反复发炎。
而炎症信号会沿着神经轴传到大脑,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再通过脑-肠通路让消化系统也跟着受影响。
皮肤菌群一旦遭到频繁清洗后的扰动,恢复周期至少需要72小时以上,而60岁以上人群由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退化,这个恢复过程甚至会延长到5天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你两天就洗一次头,你的头皮菌群几乎没有机会完整恢复,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对老年人可不只是头皮发痒这么简单,它会连带让情绪变差、记忆变弱、睡眠变浅。
所以,洗头不是简单的“洗掉脏东西”,而是要保护一整套微生态平衡,年纪越大,越要顺着身体的节奏来,而不是一味追求清爽。
频繁洗头影响头皮“感温中枢”
年纪一大,很多人都开始睡眠不好,尤其是入睡难、早醒严重,你以为这是自然老化,其实背后往往有个被忽视的因素——头皮温感通路被打乱了。
人体调节昼夜节律(也就是生物钟)的机制中,有一部分是靠皮肤感温反馈来进行的,而头皮又是最靠近大脑、感温神经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有个患者,风里来雨里去,落下了怕冷的毛病,退休后开始养成了每天晚上临睡前洗头的习惯,说是洗完头容易入睡。刚开始的确觉得舒服,但时间一长,睡眠变得越来越浅,一夜醒三四回。
医生说他的问题就在于长期夜间洗头导致头皮温感通路发生“错误反馈”,让大脑以为外部环境处于白天状态,结果生物钟被打乱,褪黑素分泌减少,夜间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所以说,洗头这事,不只是身体表面的一次清洁,它其实是一次对整个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操控”,一不小心就容易乱了节奏。
而一旦节奏乱了,哪怕你再注意饮食、再规律运动,也很难补回来。
头皮长期湿润,增加毛囊周围水肿
六十岁之后,身体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代谢变慢”,以前流出来的水汽,很快就能蒸发掉;而现在,即便你用吹风机吹了头发,头皮深层的湿气也没那么容易干。
很多人洗完头觉得头发干了,但其实毛囊周围还是处于湿润状态,时间一长,毛囊就可能出现慢性水肿。
而毛囊水肿本身不可怕,怕的是它一旦波及周围组织,特别是与面神经走行区域重叠时,就容易引发神经卡压、麻木,甚至面瘫。
有位患者,习惯了干燥环境,退休后回家每天洗头,还喜欢不开窗户吹头发,说是怕着凉,结果半年时间里,脸部反复抽搐、说话嘴角发飘,医院诊断是轻度面神经炎。
医生问他是不是头部受了风寒,他说哪有,我天天用热风吹头发,但真相是,他头皮长期湿润加上空气不流通,毛囊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到了面神经的分支,才导致症状出现。
所以,与其天天洗头,不如适度减频,选择在中午气温适中的时候洗,洗完及时通风、让头皮真正干透,才是真正对自己身体负责的做法。
咱也不是让人完全不洗头,而是想提醒一下:年纪越大,身体的很多“自我修复机制”开始走下坡路了,原本年轻时候能抗住的刺激,现在不一定扛得住。
洗头看着简单,其实背后牵连的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甚至是情绪系统的多重协作。
越是年纪大,越是要学会“节制”,保留一点“原生态”,给身体一点喘息的空间,才能真正稳稳当当地走过每一天。
别拿清爽当万能,别拿勤快当美德,洗头这事儿,真的不是越多越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人洗头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李宇涵.敏感性头皮的发生机制及其评价与治疗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24-08-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