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奚亮3月28日报道:今天下午,“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开幕式在奉贤博物馆举行。展览以118件(套)清初至光绪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为核心,通过纯净釉色与匠心工艺,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中华传统美学的深邃意境。
至纯至简:单色釉瓷器的千年美学
单色釉瓷器素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誉,其摒弃繁复纹饰,仅以单一釉色展现器物本真,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极致表达。
本次展览涵盖红、蓝、黄、白、青等十余种釉色,其中康雍乾三代作品尤为瞩目。郎窑红的浓艳似火、胭脂红的柔美如霞、天蓝釉的静谧深邃,以及炉钧釉的斑驳奇幻,无不彰显清代官窑瓷艺的巅峰造诣。展品中一件乾隆年间的“霁红釉玉壶春瓶”,釉色匀净如宝石,器型端庄优雅,成为展厅内的焦点。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研究馆员施泳峰在导览中解析:“单色釉的色彩奥秘源于金属元素与烧制工艺的化学反应。例如,铜元素在高温还原焰中形成红色,钴料则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每一件瓷器背后,都是匠人对火候、胎土、釉料精准把控的智慧结晶。”
匠心传承:从历史技艺到现代体验
展览不仅呈现静态展品,更通过互动体验拉近观众与传统工艺的距离。奉贤博物馆特别策划“瓷刻技艺”与“泥塑工艺”工坊,观众可亲手揉捏陶土仿制经典器型,或在素坯上以刀代笔镌刻纹样。
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感叹:“触摸泥土的温度,仿佛在与古时的工匠对话,理解了何谓‘泥火交融’的匠心。”
此外,展览以数字化手段还原景德镇官窑烧制场景,通过动画演示釉料调配、拉坯塑形、高温窑变等工序,直观展现单色釉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过程。展厅还设置“釉色色谱墙”,以科学视角解析不同金属元素与釉色的对应关系,让观众在艺术与科学的交织中领悟传统技艺的精妙。
以文润城:文化地标赋能新城发展
作为奉贤新城“贤美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此次展览是奉贤博物馆“小馆做大展”理念的又一次突破。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单色釉的纯粹之美,恰如文化传承应有的初心。我们希望通过高品质展览,让文物‘活起来’,为市民提供精神滋养,助力打造宜居宜游的未来之城。”
展览期间,奉贤博物馆还将推出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文博专家探讨单色釉瓷器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周末“瓷艺工坊”则面向亲子家庭开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
展讯速递
展期:2025年3月28日—5月18日
地点:奉贤博物馆C栋二楼临展厅
预约:免费开放,可通过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本组图片由奉贤区博物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