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2001年存入银行1000元,那么到现在的利息也就不到700元。 但同一时期,那些投身古玩市场的老玩家们,却见证了民间收藏最狂野的黄金年代。
地摊上随手可得的"国宝",鬼市中暗藏的惊人财富,以及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悔不当初!
古玩市场
"要不是太贪心,上当了几次,把那些藏品好好留到现在,早就暴富了。"交流会上老李抿着茶在吐槽,眼神飘向口袋里仅存的几枚银元。这位玩了20多年的老藏家,至今记得千禧年初的古玩市场是何等光景。
2001年的时候,袁大头是80~100元左右,咸丰当五十是30元左右,还有各种康雍乾的钱币,那真是几块钱随便挑。先秦的刀币、布币也是应有皆有。
老李的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唉声叹气:“那年头我一个月收入就能买到几十枚好钱,只要留得住,现在躺着挣钱。”
“喜敦版”广东龙洋
他至今还记得去广东的时候,收到的几枚“喜敦版”银元,那温润的包浆至今都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这种大名誉品现在动辄几十万一枚,可老李没有珍惜,涨了一点点就赶紧卖掉。
此后他经常自嘲:“把收藏当股票玩,真是活该!”
比起银元的稳步升值,老李更怀念那个瓷器"遍地开花"的年代。21世纪最初的几年,虽然造假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但市场上真品比例仍相当可观。只要有眼力,那就“遍地是黄金”!
雍正粉彩莲池鸳鸯纹碗 西泠2024年拍卖:9.2万元
那时候的传世瓷器应有皆有,别说什么现在贵得要死的嘉庆、道光,就是清三代也比比皆是。老李现在手上还有一件雍正粉彩鸳鸯碗,比拍卖会的还要漂亮,他准备留给下一代,把“藏”字贯彻到底。
他认识一个陕西老哥专攻高古瓷,那年头正是“全国开发”的时候,也是环境最宽松的时候。只要“信息”掌握得好,那么到处可以收到精品瓷器。
在陕西收到的耀州窑、在浙江收到的龙泉窑甚至哥窑,在河北收到的定窑。后来捐了一些给国家,上拍了一部分,最后也是留下几件。
南宋哥窑三足洗 西泠2019年拍卖:322万
有些人没经历过可能不相信,那年头的专家还是非常自信的,造假技术也没那么夸张。你敢拿出真货专家就敢认,你敢送硬货去上拍那些拍卖行就敢收,姓马的、姓翟的不都是靠民间藏品起家的吗?
只不过后来因为《文物法》的几次修订,专家和拍卖行为了规避风险逐渐和民藏“隔离”,才导致如今这种局面。
顶级的民间捡漏故事,也基本都发生在那个年代。比如北京藏家8万元买的“ 缂丝陀罗尼经被”拍出7205万。
杭州藏家78万买了八幅画,七假一真,唯一的真品还是价值2000万的钱维城真迹《山水画页》。
荷塘清趣犀角杯
还有什么犀角杯、鸡血石、乾隆玉玺、高古玉人之类的,这些故事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可却是那个年代真实发生的事情。
只不过物是人非,当年有气魄专家的渐渐“退隐”了,当年的拍卖行如今宁愿都从国外拍回来,当年的“鬼市”更是成了赝品集散地。
回望那个遍地是宝的年代,与其说是收藏市场的黄金期,不如说是每个时期的的特殊产物,刚好被“赶上了”,也就是俗称的风口。
按照收藏行情来说,风口不可能只有一次,而是循环往复,现如今拍卖行情越发冷清,会不会是民藏下一个风口的窗口期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