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始于加勒比海的咸腥味和蒙特利尔贫民窟的裂缝,那不是传统篮球天才的温室,而是一个被生存压力包裹的战场,你好,我叫克里斯-布歇,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圣卢西亚,加勒比海上,一个面积只有616平方千米,人口18万的小岛,这是布歇生活6年的家乡。
跟很多NBA球星一样,布歇的童年也是从不幸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一名酒鬼,每日除了酗酒就是打骂布歇母子,从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5岁时,不堪其辱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布歇离开了家,过起居无定所的生活,母亲忙于工作,布歇则在街头巷尾跟其他孩子一起踢球,一个用椰子壳和破布缠成的“足球”。
他们赤着脚,奔跑在水泥地上,在加勒比海的文化血液里,足球是穷孩子们的第一语言,但由于身材过于高大,布歇成为这群孩子里最特别的存在。
“你不应该踢球,你应该去扛渔网”,笨拙的动作,让布歇经常被嘲笑,偶尔他也会奋起反抗,但每一次都会鼻青脸肿。
6岁时,布歇跟母亲移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蜗居在移民社区的地下室,本以为日子能好过一点,结果却不尽然,即便母亲一天要打三份工,生活仍捉襟见肘,每天放学后,布歇都会去超市当搬运工,或者扫雪赚钱,由于交不起学费,布歇16岁就离开校园,然后来到一家餐厅当洗碗工。
每当谈起那段经历,母亲都会感到内疚。
“他没有学历,没有职业许可证,他就只能跟我一样,干最底层的工作,一辈子碌碌无为。”
对此,布歇却持相反的看法,“至少我那时候有篮球鞋穿了,我很感谢那段时间,教会了我成长”,有了新球鞋的加成,布歇在野球场上的统治力更强了,他开始逐渐被关注,甚至被邀请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在一场焦点之战中,布歇砍下44分。
“他太夸张了,他的起跳像海浪推着礁石——没有公式,全是本能。”——伊戈尔-瑞吉玛
瑞吉玛和阿皮亚是一所慈善机构的创始人,他们在场边目睹了布歇的天赋,在俩人的运作下,布歇得以回到校园,并开始接受系统性的训练。
布歇的经历和遭遇,已经与他的血液融为一体,造就出一种原始感的运动天赋。
街边斗殴,转成了封盖时0.3秒的预判;
超市搬运,让其练出极强的核心力量,能够在空中扭曲着身体,完成2+1;
这就是贫民窟生存法则的形变。
突然出现的希望,让布歇和母亲激动不已,他每天都把自己练到力竭,生怕改变命运的机会从身边溜走,最终,布歇成功从预科学校,转学到俄勒冈大学,并用出色的表现,给一众NBA球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选秀大会上遗憾落选,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一份来自勇士的双向合同。
整个17-18赛季,布歇几乎都是在发展联盟渡过的,虽然远离聚光灯,但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时刻警告布歇,你还未在这个联盟里站稳脚跟,想要走到台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事实也是如此,赛季刚结束,勇士就裁掉了布歇,这对底层出身的球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有怨言,可却不敢发泄,隔天,布歇穿着一件印有魁北克脏话“Tabarnak”(该死的)的T恤加练三分球。
“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何打篮球,每天进步一点,机会终将会到来。”
18-19赛季,布歇口中的机会,真被他等来了,他进入到猛龙的主要轮换阵容里,为了球队最后夺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年1350万美元,布歇拿到了自己生涯里,第一份正式合同,他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
别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布歇的天赋从来不是天赐的礼物,他的成功是一套无法被传统青训体系复制的野性代码,篮球的确救了布歇,但我更想强调的是,他爬上的NBA梯子,是自己用20年人生废墟里的钢筋,一点点焊出来的,所以,他配拥有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