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以音乐为媒,激活产业与创新。不管是民谣的细腻情愫还是嘻哈的自由前卫,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梦想在成都找到了生长的土壤,不断向全球传递声音。
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举行期间,“2025成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汇聚国内外演艺行业精英、头部企业代表及知名艺人,共同探讨成都演艺经济的未来路径,解码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程式”。
产业格局:
从“第三城”到“国际音乐之都”的跃升
活动开场,成都籍说唱冠军杨和苏与哈萨克斯坦国宝级女歌手露西娅联袂献上融合嘻哈与民族风的开场秀,以音乐诠释成都的开放包容与国际视野。随后,中国著名歌唱家韩红,深情回顾了成都作为其音乐“起点”的独特地位:“成都是我一生都绕不开的地方,成都随便一片树叶抖下去都是艺术。”她特别提到,成都音乐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伴着火锅香,成都政策支持好,艺术土壤是最好的。”
哈萨克斯坦音乐人露西娅
原创音乐人的盛赞背后,是成都对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明确定位。当千年古城的丝竹之声遇见全球化的数字节拍,成都汇聚国内外演艺头部企业、聚合省市十大国有院团,正以“音乐场景全域化、演艺IP国际化、产业生态数字化”三大引擎,翻开音乐与城市共融共生的创新叙事,奏响“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新乐章。
作为中国音乐产业“第三城”,成都2023年音乐产值达568.53亿元,连续四年突破500亿大关。来自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其中,音乐演出581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带动消费约63.5亿元。
在成都,音乐又不仅仅是音乐,还可以是文博。近日,“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250余件/套珍贵的音乐文物汇聚一堂,再次“唤醒”了这座城市悠久的音乐记忆。其中,唐代雷氏家族巅峰之作——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首次亮相成都,千年过后,“彩凤鸣岐”重回故土,仿佛与杜甫笔下“锦城丝管日纷纷”的盛景遥相呼应,诉说着成都作为文人音乐圣地的千年风雅。
音乐相伴成都,从古代走向未来。这座城市正以“国际音乐之都”为目标,构建“音乐+科技”“音乐+文旅”“音乐+消费”的多元产业体系。
成都籍音乐人杨和苏
政策赋能:
从“土壤培育”到“精准扶持”的创新生态
2月28日,成都世运会歌曲《逐梦》正式发布。这首朗朗上口的“成都造”歌曲,已在成都各个城市地标点位唱响,街头艺人带动全民传唱,全城涌动起世运音乐浪潮。
这首歌也凝聚了众多本土音乐人的心血。歌曲由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谭淇尹作词,她曾创作春晚童声合唱节目《玉盘》并广受好评;作曲则由四川音乐学院蓝海副教授领衔,联合成都知名音乐人闵捷、王硝、陈梓荣共同完成,编曲由新锐音乐人苟音担纲。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在成都,原创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成长沃土。在成都的街头巷尾,音乐的种子总能生根发芽。从玉林小酒馆里深夜的弹唱,到街头艺人随性的即兴表演,再到校园内青春洋溢的音乐社团,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地段,还是宁静的小巷深处,每过一个街口,音乐如同城市的脉搏,跳动着属于成都的独特节奏。
音乐人才和原创音乐,是成都这座国际音乐之都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有着“快男超女摇篮”之称的四川音乐学院,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全国的优秀音乐人才,为四川音乐界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仅在成都,就汇聚了音乐企业3500多家、音乐演艺品牌20多个、音乐演出院团40多个。
氛围会越聚越浓,沃土越耕越肥。音乐生态的多样性,和政府提供的全方位支持,让成都成为了音乐新人眼中的“宝地”。在财税激励方面,音乐企业年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可获200万元奖励,企业上市可获奖励500万元;音乐创作、制作等领域人才创办企业最高可获200万元资助。在平台孵化方面,成都设立“音乐+”创新创业大赛,为初创团队提供资源对接。以武侯区音乐坊为例,打造了“音乐创客空间”,支持独立音乐人低成本入驻。在版权保护方面,成都市建立了覆盖全产业的版权交易机制,推动数字音乐正版化,音乐版权交易额在逐年增长。以“创新基因”为引擎,新音乐人获得了从创作到变现的全链条机遇。
未来展望:
从“成都表达”到“全球共鸣”
此次活动的演艺项目签约环节上,成都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与2025年落地演艺项目的企业代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对签约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和持续赋能。现场签约的众多项目涵盖产业园区建设、沉浸式街区开发、国际资源引进等多元领域,将构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发展,需要市场活力。针对演艺市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强有力的政策方针,在《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里明确以“奖励+服务”双轨制激发市场活力:对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累计达2亿元,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并为大型演出提供交通接驳、景区联动等配套支持。例如,支持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免预约参观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博物馆、成都市广都博物馆,实现“观演+文旅”消费闭环。
韩红致辞
正如韩红所言,“成都正迎来演艺经济的黄金时代”。“音乐+文旅”正塑造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城融合范本,“音乐+科技”的创新实验与“音乐+商业”的消费拓展,让音乐基因植入城市肌理;以“全球视野+本土深耕”双轮驱动,成都正加速搭建演艺产业国际合作新支点。从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奏到城市音乐厅的恢宏交响,从政策红利到生态聚合,成都以音乐为纽带,正书写着产城融合的全球叙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