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吕其明的《红旗颂》中拉开帷幕,去年开幕式上,钢琴家孔祥东演奏吕其明先生在94岁高龄时创作的《红旗颂》,钢琴与乐队那激情澎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95岁的吕老又拿出一个《红旗颂》的全新交响合唱版,依旧令人热血沸腾!舒展深情的合唱与恢宏的管弦乐交织,红旗主题飘扬在上空汇成一股暖流直抵每个人心里。迄今为止,吕老已经为《红旗颂》改编创作了12个不同形式的版本,我感慨万分,是什么让耄耋之年的他依旧笔耕不辍?是什么让他每一首作品都那样打动人心?
犹记得那年去吕老家,他告诉我《红旗颂》的创作过程,一个星期没日没夜,泪水伴他写完了这部作品。“我十岁参加革命,我是在红旗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1945年,由于叛徒告密,我父亲被敌人逮捕了。他非常坚强,在狱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后留下了一首绝命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1945年11月13号,父亲英勇就义在南京郊区江宁镇,走上刑场的时候,高呼‘中国和平民主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吕老几度泪下,对父亲的思念从未停止,对父亲的思念从未离开过他的创作,他饱含热泪写就的《红旗颂》《雨花祭》等作品是对父亲和千百万烈士的致敬和缅怀。
前几日,为了我们上海电台经典947“上海之春”全媒体系列节目,与“上海之春”组委会又特意去吕其明先生家采访,因为在今年的“上海之春”中,将举行吕其明先生作品专场音乐会,且有一部新作《无尽的思念》问世。
吕老家窗明几净,沙发边上一盆蝴蝶兰悠悠地绽放着。95岁的他腰板笔挺、和蔼可亲,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我想,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军人和烈士的后代,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其入党80周年之际,他一定会以特别的方式来表达。
“想起抗战胜利,这么多年我非常地感慨。”吕老的回忆,又把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40年,我的父亲吕惠生带着我们全家参加新四军,他把我送进了新四军二师的抗敌剧团。在战地上唱歌、演戏、行军、打仗,经受战火和艰苦生活的磨炼,把我一颗稚嫩又火热的心与伟大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1945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父亲遇难,后来与我一同宣誓入党的两名战士也相继遇难。这么多年,我真的非常思念他们。”说到这里,吕老停顿了片刻,眼里闪着泪光,“在南京雨花台,我的《雨花祭》总谱手稿放在有我父亲照片的那一面墙的一个玻璃柜中间,总谱上面印着一行字:吕其明是吕惠生烈士的长子。我的音乐能与雨花台长存,这是我无上的光荣。”
每次听吕老作品,我总会被深深打动,这种真挚的情感比起那些复杂炫技的形式来讲弥足珍贵,他的每一个旋律都发自内心,每一首作品都是泣血之作。“主题旋律很简单很朴素,表现我对于父亲、对于烈士们的缅怀,而且很伤感,但后面,你们到时候听,会有梦幻色彩。中间描写了一段刽子手的狰狞面貌,我们的烈士振臂高呼,突然,一声枪响,烈士倒下,接下来悲痛的思念主题再现。”吕老继续叙述着即将在“上海之春”上演的新作《无尽的思念》,“在这部作品中,我有一点新的思考,就是烈士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在监牢里还是想着未来,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孩童时期的回忆。我想把我们烈士们的这种梦幻写进去。”这是他作为烈士后代,发自内心创作的乐曲!
这不正是革命乐观和浪漫主义精神嘛!从《谁不说俺家乡好》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从《雨花祭》到《龙华祭》,从《红旗颂》到《无尽的思念》,可以发现吕老95%的作品都是主旋律,一方面源于他的红色基因,另一方面源于那份赤子之心。
虽然,吕老的专场音乐会还有几天上演,我已经很激动也很期待了,他一定会将无尽的思念化作深情感人的音符,悲壮、梦幻、憧憬以及尾声那句亲爱的爸爸,安息吧,相信也会拨动你的心弦。
原标题:《新民艺评丨李长缨:吕其明为何创作了12个版本的《红旗颂》?》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李长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