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专题会议,系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效,全面部署新阶段重点任务。会议由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副部长李良生等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标志着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在回顾2024年工作成效时,会议着重指出三大突破性进展:通过构建"理论武装+实践转化"双轮驱动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水利实践;创新开展"清流行动"专项教育,使党纪法规内化为水利人的行为准则;打造"江河卫士"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建立217个示范站点,推动行业新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针对2025年工作部署,会议确立"四维一体"发展战略:
- 理论创新维度:构建分层分类理论学习体系,开发"治水实践案例库",将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业标准;
- 文化传承维度:实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推进大运河、都江堰等9大水利工程申遗工作,建立数字化水文化传播矩阵;
- 伦理建设维度:发布《河流生态伦理纲要》,在长江、黄河等流域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伦理规范融入水资源管理全流程;
- 志愿服务维度:创建"智慧水利志愿服务云平台",整合全国3.2万支水利专业队伍,形成应急抢险、节水宣传、生态监护立体化服务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首次提出"水安全精神共同体"概念,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具象化为守护江河安澜的实际行动。通过建立"流域党建联合体",在七大流域设置党员先锋岗5800个,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李国英部长特别强调,2025年要重点抓好"三个转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国水利系统推行精神文明量化考核;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培育50个水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将伦理规范转化为行为准则,建立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这些举措预示着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将迈向制度化、数字化新阶段。
此次会议同步启动"清流2025"专项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构建覆盖全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标准体系。通过打造"云端学习+实地践学"新型教育模式,开发VR水情教育基地23处,预计实现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在监督机制方面,将建立"季度督查+年度评估"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当前,水利系统正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与水利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战略。随着河流伦理体系构建、水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创新举措的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将开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