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欧洲仍在自我构建“战略自主”时,美国的一纸关税政策却又一次将跨大西洋关系推向刀锋之上。3月28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罕见地直言不讳,怒斥美国对欧盟产品加征关税是“荒唐行为”,并警告欧盟将采取“迅速、适当和团结一致”的反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抗议,而是美欧经济联盟表面平静下断裂声的真实回响。
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此举正中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汽车出口大国的软肋。再加上本月12日正式生效的钢铝产品25%关税,美国已对欧盟主要出口产品展开新一轮“关税围猎”,贸易战硝烟再度弥漫北大西洋两岸。
欧洲人愤怒是自然的。桑切斯在马德里的“欧洲基金:迈向战略自主”论坛上疾呼:“贸易战不会让任何人受益,只会伤害所有人,尤其是最弱者。”他不止一次强调,欧洲必须为自身利益而战,并郑重承诺西班牙政府将制定应急计划,全力保护本国农民、企业与工人。
这番言论,在温文尔雅的欧洲政治语境中,堪称“重锤”。一方面,欧盟已决定对26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反制关税,另一方面,西班牙经济部长奎尔波更是直言,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对所有人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但这一轮美欧冲突的根源,远不只是关税数字,更是世界权力格局的重塑焦虑。
当下,美国正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经济政策,实质是打着“制造业回流”的旗号掀起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风暴。而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很明确:谁对我顺差大,谁就要付出代价。无论是墨西哥、中国,还是欧洲盟友,皆无豁免。这种赤裸裸的单边主义,早已令“全球化合作”的神话土崩瓦解。
而对欧盟来说,冲击更是双重的。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措施直接打击欧洲支柱产业,尤其是德国和西班牙的汽车工业与钢铁制造业;另一方面,美国这种对盟友毫无顾忌的政策风格,让“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变得面目全非。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美欧因关税刀兵相见。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曾对钢铝产品开刀,引发欧盟集体反弹。四年过去,美欧“休战期”草草了结,贸易冲突重燃,背后实则是旧有同盟关系的战略信任已经耗尽。
此次西班牙首相的强硬表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集中情绪释放。它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不满,更代表着整个欧盟中南部阵营对于美国不断施压的集体焦虑。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预示着欧盟将以更强硬的方式推进“战略自主”议程,从贸易规则到军事能力,从供应链到数字主权,欧盟可能不再愿意事事仰赖美国。
问题在于,欧盟有多大底气反制?面对 全球通胀高企、增长乏力的经济环境,欧洲其实自身难保。而且,欧盟27国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国家对美依赖程度不同,对反制手段的接受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德国、法国的全力推动,所谓“团结一致”可能只是纸面承诺。
但从趋势看,美欧裂痕恐难弥合。曾经靠共同防务和自由市场维系的跨大西洋桥梁,如今正被关税、军费、能源、数字监管等多重议题逐步侵蚀。而美方这种一再压价、逼供式的外交方式,正在逼迫欧盟重新思考:这个曾经“最亲密的伙伴”,如今是否已经变成最不可预测的变量?
因此,桑切斯的表态,不仅是一句愤怒的外交辞令,更是对欧洲政治精英的一次集体动员。他在演讲中所说的“从一开始就站在人民一边”,不是政治修辞,而是对欧盟未来经济政策方向的强烈警告——是继续做美国战略的附庸,还是真正站起来,为自己的农民、工人和企业争一口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