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今日商业报》“MindRush” 峰会上的一番言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直言,西方长期奉行 “抬华抑印” 战略,严重影响了印度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印度发展得不好,西方得背这个锅。
苏杰生指出,西方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 “赞扬中国的成就和历史”,却对印度各种贬低。在他看来,印度的 “形象竞争” 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异常艰难的起点,因此得付出加倍的努力。
苏杰生还提到,西方对中印的不同态度,是有着历史渊源的。19 世纪殖民时期,英国 “系统性地破坏了印度的历史”,同时出于 “担忧沙俄占领中国而支持中国的历史”。以传教士为主的英美势力,更是成了西方对华形象塑造工程的 “急先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态度,真的是单纯地在 “捧中贬印” 吗?其实不然。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报道,那是一会儿捧上天,一会儿又踩下地。一会儿称印度是 “民主奇迹”“印度世纪就此开始”;一会儿又说印度 “经济开放度低”“对少数族群的宽容度低”。这种看似矛盾的报道,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一方面,随着印度国际能见度提升,遭遇的反作用力也增加了。以前印度抱怨国际社会只关注中国,忽视自己;现在关注度高了,负面报道也多了。另一方面,报道主体的动机有差异。批评印度,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毕竟 “坏消息” 更有噱头;而吹捧印度,则往往是西方国家出于拉拢印度的政治和战略需要。
从深层次来看,西方国家对印度有着复杂的心态。西方看中印度的战略价值和政治意义,一方面是地缘政治价值,印度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中国邻国,西方想利用印度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印度号称 “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西方可以借此论证西式民主政治的普世性。但同时,西方对印度的关注点也多。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被西方视为政治倒退;印度的战略自主传统,让西方不满,它不愿完全跟随西方,在国际议题中常保持中立摇摆;西方对印度的发展前景也有心理上限,希望印度制衡中国,但又不能让印度超过中国,成为新的竞争对手。
再看中国,中国这些年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 5G 技术的领先,还是高铁网络的四通八达,又或是航天领域的不断突破,都是中国实力的证明。这些成就不是西方捧出来的,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
印度如果真的想提升国际形象,实现更好的发展,与其抱怨西方 “捧中贬印”,不如把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上。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秉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是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而不反思自身的问题,是很难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希望印度能够明白这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地在国际舆论场上 “喊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