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最新发布的《2024年职位空缺》报告,长期未填补的职缺比率已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技能岗位供不应求,服务业基础职位却长期遇冷。
在这场供需博弈中,哪些行业正成为“黄金赛道”?求职者又该如何抓住机遇?
01
职业空缺现状
冰火两重天
长期空缺率下降,但非PMET岗位仍陷困境
2024年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未填补职缺比率降至19.4%,较前年下降4.1个百分点,创2014年以来新低。
非PMET岗位(如服务员、清洁工、巴士车长)的长期空缺率仍高达27.2%,主要因体力要求高、薪资吸引力不足及轮班制等问题。
PMET岗位(专业人士、经理等)占整体空缺的57.7%,其中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科技类职位需求最旺,雇主甚至愿支付6000至1.2万新元高薪。
雇主策略调整:从“学历至上”到“技能优先”
78.8%的职缺不再以学历为硬性门槛,转而注重经验和技能匹配。
58.1%的雇主愿意降低招聘标准,尤其对非PMET岗位放宽要求(如服务业的灵活排班或培训支持)。
02
高薪赛道
科技、金融、医疗领跑
01
科技领域:数字经济的“心脏”
软件与多媒体开发人员薪资涨幅显著,月薪区间从2023年的5000-8505新元跃升至6000-1.2万新元,需求集中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
新加坡计划未来3-5年内将AI从业者人数扩增三倍至1.5万人,推动“智慧国家2025”战略。
行业活动如2025数字基础设施科技展(DITE 2025)将汇聚全球企业,加速技术合作与人才流动。
02
金融与保险:全球枢纽的吸引力
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等职位长期空缺,因需兼具专业技能(如风险管理)与行业经验。
外资企业如Meta、高盛等提供高于市场52.7%的薪资,顶尖软件工程师月薪可达1.8万新元。
03
医疗与社会服务:老龄化催生刚需
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岗位缺口持续扩大,月薪中位数达4313新元,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超86.5%。
绿色经济与医疗科技结合的新兴领域(如碳项目管理)被列入政府“紧缺职业清单”。
03
求职策略
如何在新加坡职场突围
01
技能升级:抓住数字化转型红利
雇主对数码素养(如数据分析工具使用)和软技能(沟通、项目管理)的要求显著提升。
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提供职业配对与培训课程,助力求职者转型高需求领域。
02
灵活就业:非传统岗位的机遇
服务业虽面临招工难,但雇主通过“工作再设计”(如自动化流程辅助)和加薪10%-20%吸引求职者。
平台经济(如网约车、外卖配送)提供灵活就业选择,相关法案保障工伤赔偿与公积金权益。
03
跳槽与跨行业转型
59.3%的跳槽者薪资增长超5%,金融、科技、专业服务成为热门跳槽领域。
职业导师建议:定期更新LinkedIn资料、参与行业论坛(如DITE 2025)以拓展人脉。
热门行业与薪资指南
1.科技与金融:高薪与高成长并存
软件开发/数据分析:月薪6,000-12,000新元,需掌握Python、AI等技能。
金融顾问/投资管理:起薪5,500新元,经验丰富者可达1.5万新元。
半导体工程:新增为紧缺职业,月薪门槛10,500新元(45岁以下)。
2. 服务业:门槛低但流动性高
餐饮/零售:时薪10-15新元,部分雇主提供绩效奖金。
医疗护理:护士助理月薪2,800-3,500新元,需求随老龄化上升。
04
未来展望
挑战与机遇并存
劳动力短缺常态化:老龄化导致本地居民就业增长放缓,外籍人才引入政策(如放宽WP准证年龄限制)将成关键补充。
科技重塑职场:AI与自动化虽替代部分低技能岗位,但也催生新职业(如AI伦理顾问、算力管理师)。
全球化竞争加剧:新加坡作为亚洲枢纽,吸引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但需应对地缘政治与经济波动风险。
结语
在新加坡,你的“职涯方程式”如何解?
2025年的新加坡职场,既充满高薪机遇,也暗藏结构性挑战。
无论是科技新锐、金融精英,还是服务业实干者,唯有精准定位自身技能与市场需求,方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正如一位职业导师所言:“这里不缺机会,缺的是抓住机会的准备。”
如果对新加坡留学感兴趣的话,我们提供专业的留学咨询和申请服务,帮助您顺利进入理想的学府,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