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返回首页
正文内容

1升装“100%”椰子水仅售9.9元?椰子水从“健康神话”到“信任危机”

  近年来,椰子水凭借“天然低糖”“富含电解质”等健康标签,迅速成为饮料市场的“黑马”。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13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3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0亿元。然而,今年3·15期间,多家媒体和消费者曝光了椰子水行业的惊天骗局:标榜“100%纯天然”的椰子水,竟被曝出高达80%-90%的产品含有添加剂,配料表造假、原料掺假等问题频发,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椰子水“糖精味”“玉米须味”的吐槽屡见不鲜。盒马门店内,一颗新鲜椰青售价16.9元,而1L装“100%椰子水”仅售9.9元。价格倒挂的怪象背后,是消费者对“纯天然”标签的强烈质疑。

  行业乱象解析:低价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1.添加剂滥用与配料表造假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及调和口感,大量企业违规添加柠檬酸、果糖、食用香精等。例如,部分产品通过添加印尼低甜度椰子水并混合果糖,以掩盖原料风味缺陷,但因椰子水天然含糖,检测难度极大。更有企业将添加剂环节设在海外生产阶段,利用国内监管盲区逃避责任。

  2.原料掺假与产地欺诈

  我国椰子主产区海南省,年产量约2.5亿个,但这仅仅能满足6%的椰子消费和加工需求。目前我国椰子水的原料主要产区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国家。而这些地区的椰子水原料成本差异显著:泰国香水椰每升成本约20元,而印尼老椰水仅需4元。近年来,全球椰子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扬,涨幅超过20%。

  面对高昂的原料成本,部分企业为了生存和盈利,不得不降低标准,选用品质欠佳的椰子,甚至违规添加其他成分来弥补风味与成本的缺失。同时,进口的原材料无论是老椰还是椰青,都需要经历长途运输。为了平衡口感、甜度和香味,原料很难保持纯粹,而尴尬的是,只要产品中含有椰子水成分,其具体含量检测机构却无法精确检测。部分企业以印尼、越南低价椰子水冒充泰国进口原料,甚至将加工椰肉后的“废料”老椰水作为基料,再混合少量泰国椰水调味,包装却标注“泰国原装进口”。

  3.标准缺失与监管乏力

  当前,椰子水无独立国家标准,多数企业参照《果蔬汁类及其饮料》(GB/T31121)或自定标准,导致理化指标(如钾、钠含量)和加工工艺缺乏统一规范。例如,浓缩还原椰子水与NFC(非浓缩还原)产品混为一谈,消费者难以分辨。海南省虽于2024年发布《椰子水及其饮料》团体标准,但约束力有限。于是,市场上不少“100%椰子水”产品的配料表简陋得吓人,仅有“椰子水”三个字。那些香精、添加剂等成分,在配料表中统统“隐身”。这也让多数“100%椰子水”存在配料表造假的操作空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直言,挂羊头卖狗肉、以假乱真是市面上许多“百分百椰子水”的常态。

  4.价格战下的恶性循环

  从2020年至2023年,椰子水行业业绩增速达30%-40%,椰子品类增速约20%。随着入局的椰子水品牌越来越多,椰子水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不升反降,一路走低。线下商超里,大批量1L装椰子水的售价已跌破10元大关;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100%鲜榨椰子水1L装两瓶仅售13.9元,180ml袋装的椰子水,15袋只要23.12元,算下来一袋不到两元,价格几乎与矿泉水持平。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企业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采用低价策略,进一步加剧行业的乱象。低价背后是原料掺假、工艺简化(如采用高温灭菌导致风味变异)和渠道成本压缩。某品牌负责人坦言:“纯用泰国香椰水的成本高达20元/升,售价9.9元的产品必然掺假。”

  回归健康本质 加快国家标准制定

  针对行业乱象,朱丹蓬呼吁,需尽快出台椰子水专属国标。需明确原料比例、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法,禁止“100%”等误导性命名,并建立钾、钠等电解质含量的上限标准,防止过度宣传“健康功效”。

  2024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对化州某食品公司生产的“椰自然生榨椰汁”和“椰自然果肉椰子汁”,因在配料中添加椰子香精却未在标签明示,处以罚款5000元,但处罚力度与违法收益严重失衡。未来需加大抽检频次,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路追溯,严惩虚假标注和以次充好行为。

  企业也应公开原料产地、加工工艺及添加剂信息,采用“透明工厂”模式增强消费者信任。例如,盒马通过源头直采和自建工厂控制成本保障品质。

  就目前的行业乱象而言,朱丹蓬建议消费者购买时要尽量挑选正规的大品牌。同时需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优选“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天然椰水约2.6-5g/100ml)、无添加糖的产品,并警惕异常低价。企业则需摒弃价格战思维,以品质重建市场信任。

  椰子水的爆火与暴雷,折射出食品行业“重营销、轻品质”的痼疾。健康饮品的核心在于原料真实与工艺严谨,而非“9.9元”的营销噱头。唯有行业规范、监管强化与消费者觉醒三方合力,才能终结“添加剂乱局”,让椰子水真正成为一杯“放心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曹馨水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本账号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账号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