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商务部在扩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通过汽车流通改革、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消费增长。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突破150万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220万辆。2024年,汽车及石油制品零售额占社零比重超15%,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当前,汽车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正从后市场扩容与智能化升级两大方向释放潜力。
后市场扩容释放存量潜力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36亿辆,存量市场的服务需求持续攀升。2023年,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14.9%,达1841万辆,二手车与新车销量比值提升至61.2%。随着乘用车平均车龄增长,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后市场服务需求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政策推动下的新能源车后市场同步扩容。例如,湖南省提出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超50万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目标提升至40%以上,进一步释放充换电、电池回收等配套服务潜力。
后市场的另一增长点在于服务链条的延伸。汽车金融、租赁、保险等细分领域与二手车交易形成联动效应。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激活了新车消费,还带动了二手车流通效率,形成“置换-交易-服务”的良性循环。据测算,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的汽车、家电等消费规模将超800亿元,后市场生态的完善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推手。
全民智驾时代加速消费升级
2024年前10个月,国内高速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渗透率达7.1%,城市NOA渗透率为1.3%,智能化功能正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下沉。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头部车企密集发布智能化战略,将高阶智驾功能覆盖至全系车型。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吉利“千里浩瀚”系统则在7万至40万元车型中标配高速NOA与自动泊车功能;长安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进一步推动智驾技术普惠。
成本控制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L3级自动驾驶需搭载激光雷达等高成本硬件,但头部车企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迭代,逐步降低智驾系统成本。例如,长安宣布在10万元级车型中搭载激光雷达,比亚迪通过自研芯片优化智驾方案。政策层面,L3级自动驾驶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向车企的明确界定,也为商业化落地扫清障碍。
当前,汽车消费已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智能化功能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核心武器。随着智驾技术普及与后市场服务完善,汽车产业正步入存量与增量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