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夜读】“过了12点,就别点开看了”

0
分享至

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6255名18岁~73岁的调查者中,近半数人零点后入睡。不少人对熬夜抱有侥幸心理。然而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只熬一宿,身体炎症也会被“激活”。

熬夜为什么会拉高身体的炎症水平?怎样做能最大化减轻伤害?

熬一次夜

炎症水平就会上升

一项发表于美国免疫学家学会月刊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免疫学)的研究显示,即使只经历一次熬夜不睡,也会增加炎症风险,这说明免疫系统对睡眠高度敏感。


该研究揭示了睡眠质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并解释了它与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关联密切

通过对受试者进行睡眠剥夺实验,结果发现,经历24小时的睡眠剥夺(一夜不睡),会使体内免疫细胞特征改变。如果这种变化持续存在,就会导致长期炎症并大大增加患病风险。

2023年一项发表于《Cell》(细胞)上的研究也证实了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


熬夜

不光是降低免疫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 表示,人的生活节奏一定要按照生物节律进行,违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切行为,都可能造成节律紊乱。

睡眠障碍是节律紊乱最典型的表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工作或游戏、玩手机,白天应该清醒的时候犯困。

长期睡眠剥夺,不仅造成自身生物节律的紊乱,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饮食障碍等问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熬夜时,身体可能会遭受多重伤害:

  • 削弱免疫力

数据显示,成年人只要连续几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功能就会严重下降。比如,一些人会因此患上带状疱疹等疾病。

  • 个系统紊乱

肠胃功能紊乱,胆汁、胰岛素分泌紊乱,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糖尿病等患病风险增加。

  • 重要激素分泌减少

熬夜导致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分泌过低,会引起皮肤状态变差、早衰,还会增加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风险。

  • 诱发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熬夜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

  • 引起老年痴呆

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还会造成认知功能损伤。

  • 情绪变差

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有情绪敏感等各种“小脾气”,比一般人更容易悲伤或愤怒。

如何降低熬夜带来的伤害‍‍‍‍‍‍‍‍‍‍‍‍‍‍‍‍‍‍‍‍‍?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睡眠节律颠倒都属于熬夜。

从时间上来说,晚上11点到早上6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3点,深度睡眠都集中在这个时段。过了晚上12点就是熬夜,越晚睡对身体伤害越大。

一些人因为职业的关系不得不熬夜,如何最大化减轻伤害?

  • 及时补觉:

熬夜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但还是建议要躺在床上休息。因为人躺卧时,代谢会减缓,从而避免身体透支。

  • 洗热水澡:

熬夜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既解乏又能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没有大段时间补觉,一定要安排午觉或者有空眯一会,哪怕10分钟也有效。

  • 清淡饮食:

熬夜后,早餐的营养补充最重要。尽量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低热量食物,如藕粉、低脂牛奶泡麦片、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物。夜间工作时,如果真的很饿,可少量进食清淡食物,不饿则尽量不吃,还要多喝水。


  • 适量运动:

白天补觉后,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上夜班期间,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踮踮脚,做几个金鸡独立、深蹲,几分钟即可。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也有助缓解疲劳。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生命时报微信

本期编辑:李瑞盈(实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5-07-31 14:36:49
学习大国 incentive-icons
学习大国
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5926文章数 87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头条要闻

媒体:金与正新谈话罕见展示灵活性 向美传递两重信号

体育要闻

梅西:今天赢球很重要 德保罗为球队带来很多东西

娱乐要闻

具俊晔墓地陪伴大S,汪家自身难保?

财经要闻

吴晓求刘煜辉对谈:讲透A股未来趋势

科技要闻

微软年赚1000亿美元,盘后市值冲破4万亿

汽车要闻

连续掉头/丝滑避让 向往S7辅助驾驶有点东西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亲子
旅游
健康

本地新闻

一生想上岸的山东人,咋就成了脱口秀扛把子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北京将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