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入教学导致“思考惰性”?松山湖未来学校:相信学生、引导学生
南方+客户端
AI热潮正盛,新奇之余,不少家长又陷入了新的焦虑:AI太便捷了,小孩子不愿意动脑筋思考了怎么办?
松山湖未来学校副校长刘翥远表示:“AI不过是新时期的‘电视机’‘互联网’和‘手机’。 技术肯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同样的难题,积极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在3月29日举办的2025年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第三届创造节校园开放日活动中,学校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成果。其中,学校于今年年初首次将DeepSeek(满血版)引入学校自主研发的“问学·云平台”当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帮助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新工具。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科创班,刚好看到我们的两个孩子在教室里利用平台研究课题,我进教室的时候他们已经向DeepSeek询问了很多问题了。”刘翥远分享,向AI提问,根据AI的回答与提示进行开放式、批判性思考,随后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再引发更多的追问……这个过程不仅能高效解决孩子的困惑,还能帮助孩子聚焦问题“收敛”思维、深度思考,再根据其中的逻辑性进一步“发散”,探索更多可能。
一个新事物出现,必定伴随着利与弊。弊端必须挑明,但如何引导孩子更加充分地利用好时代的“工具”,才是未来教育的关键。
“不能不思考,要把人工智能当作一件趁手的工具。只有带着的人所特有的思维特性去利用人工智能,才能超越人工智能。”刘翥远说,“学校强调‘创新立校 数智赋能’,就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让人变得更加厉害。未来教育强调人的独立性与自主需求,AI应该是为我所用的、是为人赋能的。”
撰文/视频:刘慧茹 陈启亮
【作者】 刘慧茹;陈启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