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期,阿斯利康宣布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礼来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扩建苏州生产基地、启动北京创新孵化器并成立北京医学创新中心;武田与成都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多家跨国药企密集发声,纷纷表示将加码在华投资,这一现象备受瞩目。
跨国药企加大在华投资,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医药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并且市场规模仍在稳步扩大。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跨国药企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其加码投资的重要驱动力。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我国鼓励外商投资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鼓励外商投资”,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更是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研究完善医药领域开放政策”“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等具体措施。这些政策为跨国药企在华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强了其投资信心。
从医药创新环境看,新药临床试验的审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从2015年的501天缩短到如今的87天,这一显著变化表明我国致力于提升效率和对标全球标准,为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更快捷的通道。同时,我国在临床研究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量的患者群体和多样化的病例为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此外,我国的审评审批制度基本与国际接轨,这使得跨国药企在华开展研发活动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研发体系。
跨国药企加码在华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跨国药企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大量的研发人才。他们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创新合作,能够带来先进的研发理念和技术,促进国内医药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例如,阿斯利康在北京设立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依托北京前沿生物学、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优势,聚焦肿瘤、罕见病等领域药物研发,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
在产业升级方面,以阿斯利康与康泰生物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创新药物为例,新公司将整合中国智能制造技术,打造全球医药生产标杆,产品覆盖国内外市场。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医药制造环节的技术水平,还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迈进。
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方面,更多创新药和先进治疗手段将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提高了我国患者对全球创新疗法的可及性。例如,礼来在中国落地的三大举措,包括投资扩建生产基地、启动创新孵化器和成立医学创新中心,将有助于推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造福中国患者。这对于改善我国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跨国药企在华加码投资对全球医药格局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药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开展合作项目,跨国药企能够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全球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国的医药企业应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同时,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平衡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在合作过程中,还需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