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空间十分活跃的司马南,始终以“反美斗士”形象示人,他在社交媒体痛斥西方价值观,在直播镜头前怒骂“资本家剥削”,这种精心编排的爱国叙事,与其在美国购置房产、依法缴纳地产税的行为形成戏剧性反差,当他在国内偷逃462万元税款时,却对美国税务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守法自觉”。
从洛杉矶税务记录显示,司马南自2010年购入美国房产至今,从未拖欠过一分钱房产税。而在国内,自2019年以来的五时间里,司马南偷税超四百万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他反复批判的、他极力反对的美国,他是一分钱税款都不敢偷,对他嘴里爱了又爱,爱得要死要活的,爱得愿意牺牲自己的国家这里,他则是能偷则偷,数百万地偷,而且还虚列成本、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可以说到了无所不其极的地步。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司马南在美国买房交税,在国内赚钱却偷税,他到底爱的哪个国?是爱美国还是爱中国,如果说爱国的第一步是依法纳税,则说明,司马南是爱美国,而不爱中国,这哪里是“反美斗士”,明明就是“爱国贼”,爱国没有他的份,掏空国家税基,倒是有他的作为,真实的司马南在纳税问题上已经暴露无遗。
多少年了,我们可能被司马南的虚假所迷惑了,其实判断一个人,很重要的是对待钱的问题,在钱的问题,或者说税款问题上,他对美国该交则交,对中国是能不交则不交,这个巨大的态度和区别,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任何为司马南辩护的人,都请问一下,司马南为什么对内对外策略完全不同?
司马南一边在中文互联网上高喊“爱国”,一边被曝出常年按时缴纳美国房产税,却在国内偷逃税款,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恰似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司马南“爱国表演艺术家”的皮囊,暴露出精致利己主义的骨髓。
这种“东西半球两副面孔”的税务策略,岂是人格分裂能简单解释?当他在视频中义正词严批判“某些人吃着中国饭砸中国锅”时,税务稽查报告上的数字正在无声拆解其道德人设。这种分裂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双重标准,更是对“爱国”二字的亵渎,因为依法纳税本就是公民爱国最基础的践行。
司马南的案例绝非孤例,而是某种“爱国产业链”的标准化操作,某些“爱国大V”一边发布“揭露西方阴谋”的内容,一边每条视频嵌入购物车链接,形成“骂美帝—吸流量—带货变现”的完美闭环。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将爱国主义异化为生产资料,用“反美是工作”制造情感共振,以“赴美是生活”完成资本积累,某些“爱国大V”正在将民族情感转化为可收割的流量矿产。
更值得警惕的是价值体系的自我消解,当他们在镜头前痛斥“境外势力”,镜头后却将子女送往常春藤名校;当他们在文章里歌颂“自信”,私下却用离岸信托转移资产,这种言行悖论正在解构社会主流价值观。他们既能激情澎湃地批判“资本无序扩张”,又能娴熟地实现利益输送,这种精神分裂式的生存策略,已经成为某些“爱国网红”的标准技能包。
司马南们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红利,又渴望享受美西的生活;既需要“爱国者”的人设获取安全,又难以抗拒美元资产的保值诱惑。这种撕裂在税务领域表现得尤为赤裸,在美严格遵守FATCA法案申报海外资产,在境内却利用阴阳合同逃避监管,恰似文化买办在两个世界间的闪转腾挪。
世界上有三件决不能干的事,一是在中国贩毒,二是在俄罗斯禁酒,三是在美国逃税。美国国家税局(IRS)的刚性执法显而易见,在联邦税法第7201条框架下,故意逃税最高可处数年监禁,它才不管你赚了多少钱,用到哪里去,税必须要交,哪怕你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到你。所以,司马南在国内呆着,也不敢偷美国的税,老老实实地交。而在国内做“爱国生意”,司马南故意逃税仅被罚款了事。
所以,司马南们就敢在国内偷税,拼命偷,偷数年,从不觉得耻辱,偷了税还拿到国外花。这种“在中国收割流量,在美国沉淀资产”的闭环模式,暴露出一些“爱国大V”将意识形态异化为套利工具的实质。最后,公众发现所谓的“为民请命”不过是流量变现的剧本。这种“嘴上主义,心里生意”的运作模式,本质上是对爱国情怀的货币化改造。
真正的爱国主义应回归“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爱国”的朴素认知,科学家攻克芯片难题是爱国,农民种好粮食是爱国,普通公民依法纳税同样是爱国。历史反复证明,将爱国主义工具化的投机者,终将被觉醒的公众识破画皮。当我们能心平气和地说出“爱国不是生意,而是本分”时,或许才是民族精神真正成熟的标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