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块多的找不到,“推荐”的价格高出几十倍(引题)
一些药店成了“维生素刺客”(主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在买药时遭遇“维生素刺客”,在药店导购引导下,用医保个人账户或现金购买高价维生素。这种现象是否合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开调查。
多家药店主动推销昂贵维生素片
“可以刷医保!不如买好的。”3月17日,过敏患者徐女士在武汉市武昌区某连锁药店内,在告知店员自己想买氯雷他定片后,店员帮其分析病情:“你这是身体缺少维生素。”随后从第一排货架正中间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复合维生素B片”。结账时,氯雷他定片19.8元,而复合维生素B片138元。经过医保统筹可报销122.4元。
“维生素片不是只需要2块多吗?”对于徐女士的疑问,店员不置可否,只是一味地强调:“可以刷医保。”
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3月20日,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在表达购药需求后,多数情况下店员会主动推销上百元维生素片。记者观察到几元钱的维生素B1片、B6片、维生素C片等被放在货架的最底层落满灰尘,甚至有价签堆积和价签移位的情况。但是动辄138元、158元的高价复合维生素B片却放在最显眼的货架中间层。
这些所谓的“天然提取”“多种营养”维生素片,既有“国药准字”批号的药品,也有“保健食品”标识的保健品。“无论价格高低,二者的维生素分子结构和基础功能相同,均可满足人体基本维生素需求。”武汉亚心总医院药学部主任熊辉介绍,如果是以疾病治疗为目的,需要按照医嘱购买标有“国药准字”的药品。任何维生素都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滥用会危害身体健康。
借机推荐不可报销维生素保健品
“现在很难买到那种几块钱的小瓶维生素片了。”一名购药者告诉记者,家附近有4家药店,却只有1家药店有几元钱的维生素片售卖,甚至有店员会以“那种便宜的没人买,停产了”为借口来推销高价维生素。
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多家制药厂的维生素B族片剂批号均在有效期内,为什么这些便宜药难觅踪影?
一名药店店员透露行业规则:保健品的毛利远高于药品的毛利,卖出一瓶保健品的提成能抵得上卖几十瓶普通维生素。店员将“可刷医保”作为营销话术,将“国药准字”和“保健食品”混为一谈,借机推荐不可报销的维生素保健品,以此提高销售额。
“不仅是维生素,凡是标有‘保健食品’标识的所有保健品,都不被纳入医保统筹报销,也不能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只能现金购买。《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定点医药机构不得将医保目录外药品、保健品串换为目录内药品结算。当消费者遇到店员宣称保健品可医保统筹报销、结算小票显示保健品串换为药品名称、强制搭售保健品方可购买医保药品等情况时,可以向该药店所在辖区医保部门进行投诉。”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说。
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刚认为,维生素不该成为刺向钱包的利刃,医保个人账户更不是商家的提款机。
来源:湖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