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3月26日发表记者莱娅·费斯特尔的报道,题为《“中国会无情地利用欧洲的窘境”》。文章编译如下:
特朗普称欧洲人为“寄生虫”,面对这种情况,欧洲人需要调整贸易方向。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J·岑莱因在采访中谈到了这个问题。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问: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征收钢铝关税,而且威胁要进一步限制进口,还将欧洲人称为“寄生虫”。美国作为贸易伙伴是否已不再可靠,以至于欧洲应该与之决裂?
马克斯·J·岑莱因答:与美国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消解美国与欧洲的密切经济联系。跨大西洋裂痕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欧洲不会与美国彻底脱钩——就像不会与中国彻底脱钩一样。
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以“去风险”为口号,主张在经济上一定程度地脱离中国。但在达沃斯论坛上,她又说欧盟和中国应扩大贸易关系。这是在威胁特朗普吗?
答:我认为这不算威胁,而是我们必须适应的现实。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对欧洲极为重要。就算要“去风险”,欧盟仍可以并应该在足够多的非关键领域——例如可再生能源或消费品——与中国保持联系。与美国也是如此。但新的现实是,全球化和经济交往日趋政治化,欧洲必须表明立场,加强自身竞争力,这也是为了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更具韧性。
问:由于俄乌冲突,欧洲也有安全方面的顾虑。欧盟与中国之间的技术转让是否因为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而存在风险?
答:在这方面必须谨慎。但就算有诸多顾虑,不在非关键领域与中国合作绝对是错误的做法。同样要紧的是确保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中国在某些领域领先于欧洲,欧洲可以从中国的技术专长中获益。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更有策略地与中国合作。
问:您说过,在中国看来,欧洲已经被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削弱了,所以欧洲人并不是中方平等的谈判对象,是吗?
答:中国正试图利用欧洲的困境,近期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是一个例子。许多欧洲企业都来参会,它们对中国的情况表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和乐观。(编译/钟思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