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能。3月31日,育鸿学校以"书记有约"为纽带,开启了一场关于教育理想、个人发展与学校未来的深度对话。任海霞校长携党总支成员与十几位新入职或新调入教师围坐一堂,以"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为题,共话育鸿发展的星辰大海。
一、从"我"到"我们"的成长逻辑
座谈会以一道开放式命题切入:"你的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期待的教师发展如何共振?"
任海霞书记在开篇讲话中指出:教育不是单行道,而是师生共同生长的生态圈。育鸿期待每位教师既要做“深耕者”——扎根学科本质;也要做“破壁人”——打破学科边界、年龄界限和思维定势。她强调:“老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每一份微光都能照亮共同的远方。今天,你来说,我来听,一起来一场发展的双向奔赴。”
二、让“我们”和“我”的成长共振
新教师们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新路历程:从站上讲台的忐忑到设计教学创新实践的尝试,学校容错式培养让大家敢于创新。现场教师纷纷以关键词描绘自己的职业理想画像:"终身学习者""温度与深度并存""问题驱动者"……思维碰撞中,个体成长与学校愿景悄然交织。
谈到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需求以及对学校的期望时,各位青年教师纷纷袒露心声:
"面对数字化教学转型,期待组建AI教育实践共同体。"
"希望建立集团发展资源共同体,既学教学技艺,也传育人匠心。"
"能否在校园新建设项目中考虑专业教室设备,让教学更便捷有效?"
真正的教师发展,是让每个困惑都成为改革的契机。学校对老师们的疑惑及时回应并形成"三张清单":
1. 资源清单:建设校本教研资源库。
2. 机会清单:尽力提供市级展示、跨校教研等平台。
3. 服务清单:通过与本部建立“青蓝工程”手拉手项目,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的美好,始于真诚的相遇,成于智慧的共生。这场"书记有约"不是终点,而是育鸿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新起点。在这里,每个声音都会被倾听,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正如任书记总结所言:"让我们共同做这样的教育者——脚下有泥土,眼中有光芒,心中装得下他人和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