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关键节点,光伏龙头通威股份的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近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永祥股份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不超过100亿元。此次增资以投前270亿元估值为基准,旨在优化财务结构、巩固市场地位。增资完成后,战投方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27.03%。然而,这一消息并未激起资本市场的兴趣。3月31日,通威股份股价随着整个A股光伏板块下行,报收19.13元/股,下跌4.25%。
永祥股份是通威股份多晶硅业务的核心主体,截至2024年底,其高纯晶硅产能规模超过90万吨,晶硅产销量约占全国30%,位居市场第一。然而,2024年,永祥股份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业绩迅速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永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56亿元、-19.49亿元。且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50.99%,较2023年底增加了14.04个百分点。
硅料业务是通威股份的支柱性盈利业务之一。以2023年为例,通威股份整体全年净利润为182.46亿元,而永祥股份一家的净利润当年就高达193.16亿元。但到了2024年,永祥股份业绩迅速下滑,这也使得母公司通威股份同期业绩状况承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通威股份存货余额达122.80亿元,同比激增57.67%,主要系硅料库存积压;同期该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扩大65.23%。
永祥股份引入百亿战投,在财务纾困上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据计算,若增资100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债务,永祥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则有望降至31.63%。不过,此次融资,永祥股份的估值并不算高。通威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评估公司以2024年9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以资产基础法评估,永祥股份全体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282.15亿元,评估增值约25.22亿元,增值率为9.82%。
近期,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价格回升,但硅料环节未受传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指出,根据下游大幅消耗多晶硅库存的举动来看,目前行业对中长期需求的态度较为消极,现阶段硅料价格上涨动力不足,若无其他利好因素,短期内价格以平稳为主。2024年是光伏硅料环节价格“雪崩”的一年——从年初6.5万元/吨到年底3.9万元/吨,降幅高达40%。而不足4万元/吨的成交均价,已经逼近绝大多数硅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卖多亏多”困扰着硅料企业。
2024年,硅料大厂均遭遇“滑铁卢”,产能过剩叠加价格腰斩,四大龙头企业全年巨亏:通威股份预计2024年度净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协鑫科技亏损47.5亿元,大全能源亏损27.18亿元,新特能源预亏38亿元至41亿元。与此同时,硅料企业IPO融资也遇冷。2024年年底,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终止A股发行上市申请并撤回申请材料的公告,这意味着新特能源历时625天的IPO之旅结束。
但客观而言,目前行业现状之下,保障稳健的现金流成为硅料大厂们的共识。今年2月,大全能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表态:“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实施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事实上,早在通威股份之前,协鑫科技也已经开启了融资计划。2024年底,协鑫科技公告称,其计划通过配售及可转债融资约51亿元,用于颗粒硅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截至2025年1月,该公司15.3亿港元配售融资款项已经到账。
不可否认的是,去库存直接关乎国内硅料环节能否重回价格上行通道。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多晶硅总供应为184.28万吨,同比增长25.32%。而截至2024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为286.83万吨/年,同比增长41.76%,产能利用率为64.25%。且到2024年年底,我国多晶硅库存累计约40万吨。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硅料环节去库压力更大。
当前光伏行业何时走出低谷没有人能准确判断,企业只能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充足的现金,优化负债率,增强抗风险能力。永祥股份引入百亿战投,无疑是通威股份在行业寒冬中的一次重要尝试,但硅料厂商的“春天”尚未到来。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