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消息震惊世人:李嘉诚将旗下全球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的贝莱德集团。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些港口中包含了对我国海上贸易至关重要,堪称贸易“咽喉”的巴拿马运河相关港口。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李嘉诚会出售这43个港口?他又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售这43个港口?为什么他屡屡背刺祖国却毫无心理负担?贝莱德又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其实,李嘉诚的行为,与其自身身份密切相关:
一、国籍身份层面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允许双重国籍存在。李嘉诚和他的大儿子李泽钜、小儿子李泽楷,早在1983年就移民加拿大,取得了加拿大国籍,同时保留了中国香港籍。
李泽楷与梁洛施所生的三个儿子,李长治、李长轩、李长亨,同样是加拿大公民,且长期居住在加拿大。
从这不难看出,一旦形势对他们不利,他们很可能毫不犹豫地放弃香港的合法身份。
二、发家背后的金主及第一桶金
李嘉诚在全球买买买,堪称资深国际买办,其中,他在英国的投资规模尤为庞大,涉及水、电、燃气、港口等多个关乎民生的领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总投资高达2555亿,为英国带去了几十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对他国民生领域的巨额投资,在全球都极为少见,这足以证明李嘉诚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李嘉诚为什么会与英国深度捆绑呢?
香港的众多顶级家族,大多是在港英政府统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多数家族对这段历史比较敏感,讳莫如深。
但李嘉诚不一样,他毫不避讳,与英国往来密切。1989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李嘉诚CBE勋衔;2000 年,女王又授予他KBE爵级司令勋章。两次授予英国贵族爵位,可见英国政府对李嘉诚的重视程度。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英国的爵位制度共分为9个等级,和天朝封建时期的官爵体系类似。
李嘉诚获得的这两个爵位,属于英国爵位等级中的第九级,也就是常说的“九品”。在这第九级爵位中,又细分为GBE、KBE、CBE、OBE和MBE五个等级。
李嘉诚获得的两个爵位,分别在这五个细分等级中排第二和第三。
别小看这第九等级细分中的两个爵位,近一个世纪以来,获得英国政府颁发此类爵位的外国人寥寥无几,就连英国本土大型企业的创始人,很多都没有这份殊荣。
追溯李嘉诚的发家史,要从他小时候说起。战争年代,李嘉诚一家逃难到香港。
创业初期,他的公司一度濒临破产,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后来,在港英政府的扶持下,他的事业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
之后,在汇丰等银行的暗中支持下,他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规模比自己公司还大的和记黄埔。
这也成为他走向商业巅峰的起点,此后,他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商业版图逐渐扩展到全球,不再局限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英国在他的成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商人与资本家本质
李嘉诚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是一个商人。还说不要试图让商人承担国家政治经济责任,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
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
从这也可以看出他缺乏大陆企业家普遍具有的家国情怀,甚至和他同时代的商业好友身上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他也没有。
(这里多说一句,别跟我提他为汕头大学捐了多少钱。如果不信,可以去了解一下他捐款的真实动机。此外,也可以去了解一下李嘉诚妻子庄明月的死因,以及他二儿子李泽楷和他曾经不可调和的矛盾。)
虽说企业家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像任正非、王传福等企业家,始终将民族情怀和家国担当放在首位。即便深陷困境王健林也不忘告诫儿子要爱国。
然而,李嘉诚却截然不同,他是一个纯粹的资本家,拥有庞大的法律团队,专门钻研如何钻法律的空子。
比如,1993年,李嘉诚拿下北京某地产项目,直到2018年才开发完成,整个项目耗时长达25年。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怎么进行实质性开发,项目价值却暴涨20倍。
2004 年,他以32亿的低价买下上海陆家嘴的黄金地段,承诺尽快开发,却捂盘10多年,最终以200亿的高价抛售,赚取巨额利润。
2008 年,他在重庆南岸花费20亿拿下一块地,10年都未进行任何开发,到2018 年以200亿的价格转手。
2012 年,李嘉诚花20亿拿下上海曹杨路180亩土地,计划建造商场。结果13年过去了,仅仅挖了一个坑,这块地就一直闲置着,被用作停车场。李嘉诚并不着急,而上海的房价却一路飙升:住宅从7000元/㎡涨到10万/㎡,商铺价值也翻了10倍。2025 年,他突然将这块地以120亿的价格卖给国企,净赚100多亿。
2004年李嘉诚盯上了成都金融城1036亩优质土地(面积相当于98个足球场)。交了21亿首付拿到地后,他立刻将土地抵押给银行,借了26亿,几乎没花自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块地。
按计划,这个项目3年就能建成,但李嘉诚硬是拖了16年,只完成了6期工程,每两三年才开盘一次。
更离谱的是,建好的6750套房,他死活不卖,眼睁睁看着周边房价翻倍,把这些住宅当作“古董”一样囤着。
2020 年,成都政府终于忍无可忍,采取全面断贷措施。李嘉诚见势不妙,以78亿的价格将项目卖给其他公司,自己带着38亿抽身离去,留下一堆烂摊子——业主们举着“还我房子”的牌子维权,烂尾楼成了城市的伤疤。
类似的案例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数不胜数。极具代表性的十多个楼盘,开发时间都超过了10年。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曾指出:其他开发商开发一个项目,通常需要四五年时间,而和记黄埔开发一个项目,却要花费8年甚至10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囤地行为。
那么,李嘉诚为什么能如此肆无忌惮呢?要知道,国家是明确禁止囤地捂盘的。2010 年,国土资源部发布文件,明确规定每宗地的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同时要严格合同管理,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杜绝开发企业圈占土地。
2012 年,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出台规定: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这些规定,几乎就是针对李嘉诚这类行为制定的。
面对这些规定,李嘉诚和他的法律团队逐字逐句研究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寻找其中的漏洞和破绽。
实在找不到漏洞的时候,就今天派个铲车去铲铲土,明天派个挖机去挖两下,隔几天再让人打打地基,做做表面功夫。
由于李嘉诚拥有雄厚的现金流,他耗得起,不像那些新成立的地产公司,拿到地后就急需变现。所以最终,李嘉诚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和雄厚的资本,利用政策漏洞获取了巨额利润。
时间长了,都看清了李嘉诚的真面目,不再愿意和他合作。他撤离的时候,留下的是一片混乱和破败。
如今,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网络上对他的批评声此起彼伏。这或许就是他声称自己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原因。
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若不是国家家底雄厚,被他这么折腾,恐怕早就不堪重负了。
比如在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也有他搅局的身影。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对李嘉诚的评价:李嘉诚的财富是通过垄断获得的,并非源于创新,对经济的进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了解了李嘉诚的这三重身份,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急于将43个港口卖给贝莱德了。
川普上台前后,多次宣称要控制巴拿马运河,还计划在运河旁边修建军事基地。对于他这种言论,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当时我国也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巴拿马运河对我国来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大漂亮收回运河控制权,并在旁边建立军事基地,就如同扼住了我国海上贸易的咽喉,严重威胁我国的贸易安全。
因此,当李嘉诚悄无声息地计划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43个港口出售给贝莱德时,立刻引起了全球轰动。香港《大公报》更是三次点名发出警告。
回过头来看李嘉诚的三个身份。大家都知道,英国是大漂亮国的忠实盟友。既然川普对巴拿马运河觊觎已久,那么把运河相关港口作为“礼物”送出去,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李嘉诚曾长期占据亚洲首富的位置,但他是背靠英国人的支持发家的,与英国有着深厚的利益纠葛,甚至可以说他是英国的傀儡。
英国自然不想牺牲自己的利益,于是,李氏家族拥有的巴拿马运河经营权,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要知道2015 年,内地出价1500亿港币,欲购买相关港口40%的股份,李嘉诚觉得价格太低。
2025 年,美国仅用228亿美元(约1771亿港元)就买下了100%的股份,价格比内地低了不少,而且还包括其他众多港口。李嘉诚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其中的内幕,实在令人怀疑。
李氏家族已经多次做出损害祖国利益的事情,这次绝非首次,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他或许觉得,出售自己名下的港口,与你何干。
这些年,我国一直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比较克制。
比如,面对菲律宾在南海的多次挑衅、柬埔寨运河项目的突然中断,以及非洲尼日尔驱赶中国人员等事件。
我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寻求共赢的局面。然而,李嘉诚也像那些肆意挑衅的国家一样,认为我国会一直忍让,进而更加肆无忌惮,国家的克制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如今,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进京。希望能听到好消息,即便没有好消息,李家想要顺利出售这些港口,也绝非易事。毕竟,国家已经开始关注此事,事情的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贝莱德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彭博社曾发布数据,预计到2028 年,有两家市场公司管理的金额将达到200,000亿美元。而目前,贝莱德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16000亿美元。
看到这个数据,我不知道你们震不震惊,但是我很震惊。
要知道,除了中美,其他国家的GDP都远低于贝莱德的总资产规模,可见这家公司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企业被贝莱德和先锋集团这两大神秘巨头控制。至于这两家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谁,一直是个谜,普通人很难了解清楚。只能说贝莱德之前的母公司是黑石集团。黑石集团的掌门人这些天已经来天朝访问了。
如果不是李嘉诚这次出售港口给贝莱德,很多人可能对这家公司都不了解。
以苹果公司为例,无论是乔布斯时代,还是现在的库克时代,他们都只是苹果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打工人而已。真正的大股东是贝莱德和先锋集团,他们才是苹果公司的实际掌控者。
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这个影响世界几十年的科技巨头,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也同样是贝莱德和先锋集团。
还有宝洁公司,旗下拥有海飞丝、飘柔、佳洁士等上百个知名品牌,贝莱德也是其第一和第三大股东。
除了这些公司,还有Facebook、亚马逊、百事可乐、可口可乐、IBM、迪士尼、索尼、飞利浦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前三大股东中都有贝莱德和先锋集团的身影。
在我国,贝莱德与先锋集团的投资也十分广泛,比如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京东,滴滴,美团以及各大银行都有它的投资。
其持股比例基本都在前5名,并且长期持有。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在这场冲突中,很难说哪个国家真正受益,但贝莱德却赚得盆满钵满。
2023 年,贝莱德与乌克兰签订协议,在协议中乌克兰的能源、基建、矿场、电网、农业等国家命脉均于贝莱德挂上了勾。
这意味着,贝莱德实际上已经成为乌克兰的“控制者”,乌克兰民众未来可能要世代为其打工。
不过,贝莱德也并非无往不利。在中国A股市场,它也遭遇了不少挫折,有失败的投资案例。
李嘉诚出售43个港口给贝莱德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利益博弈。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国际资本的逐利本质,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时刻警惕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商业行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