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户人家屋檐下堆满了蜂窝煤(1989年摄)
当年,煤是北京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虽然北京液化气、煤气、暖气供暖普及程度高些,但也是对楼房而言。对大片平房区,很大程度上还是离不开煤。在平房区,家家窗台上下都堆着蜂窝煤,也是当年北京一景。即便后来这些居民做饭用上了液化气罐,但到了冬天还是要靠煤炉取暖。炉子上通常会炖着一壶水,早起洗脸的热水就有了。那时年年都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常有人死于煤气中毒。为防止煤气中毒,民居的窗子上多装有风斗。
烟雾腾腾的上海街头(1983年摄)
八十年代,曾在在上海待过两年,住在平房区的上海人每天早起会生炉子做早饭。此外,上海商业发达,每天遍布街角的早点摊、老虎灶也会生炉子开张。因此一到清晨,上海的街道,尤其是棚户区照例是浓烟滚滚,很呛人。与北京不同的是,上海人管蜂窝煤叫煤饼,南京人则叫煤基。
送煤工(南池子大街,1996年摄)
卖煤的地方北京人通常叫煤厂。煤厂卖蜂窝煤与煤球,蜂窝煤分三种:大蜂窝煤(厚)、小蜂窝煤(薄些)与生炉子用的炭煤。因纯煤粉难以机械成型,蜂窝煤要掺有黏土做粘合剂。炭煤掺有大量锯末,重量比较轻,方便生炉子时用报纸或劈柴引燃。
天坛某居民区的露天煤堆(1985年摄)
除了生活用煤,那时各单位照例都会有个煤堆,用来当锅炉房、食堂、开水房的燃料。那时,各大机关单位、学校与楼房居民区皆采用独立供暖,因此都有自己的锅炉房。北京那么大,单位、学校与居民区是如此之多,可以想见锅炉房的数量很惊人,排放的烟尘也很惊人。
王府井理发女部(1985年摄)
除了居民与单位要烧煤,服务业也离不开煤,典型的如理发馆、澡堂与饭馆,都需要烧煤。这些行业照例会在门前堆放一堆煤。
位于珠市口的华北楼饭庄饺子部(1985年摄)
煤属于非清洁燃料,燃烧后的煤烟不仅污染空气,烧剩下的煤渣则污染环境,煤堆也会把周边环境搞得黑乎乎、脏兮兮的。一起风,煤灰、煤末子被刮得到处都是。
煤烟弥漫的王府井(1958摄)
因那时北京普遍以煤为燃料,因此京城烟囱林立,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劈柴与煤烟味,冬天供暖季节尤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