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作为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重要作物,其规模化种植对土壤、水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极高。本文结合茉莉花主产区经验,系统梳理大基地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要点,助力种植户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茉莉花,木樨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植物。叶对生,叶片呈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期5-11月,果期7-9月,果实球形,呈紫黑色。
整地处理
自然条件,茉莉花的结果率极低,繁殖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株等。与压条法和分株法相比,扦插法具有发根快,成苗率高、操作简便、节省材料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选择疏松肥沃,土质为砂土或砂壤土的微酸性地块(土壤pH6-6.5)。将地块深翻晒白,耙细整平,四周挖好排灌沟,施肥浇透水,而后盖上0.005-0.01毫米厚的地膜。
插条处理
选择健壮、充实、无病虫害的枝条(皮部已现麻花色的枝最为适宜),将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小段(有2-3个节),上剪口离节约0.5厘米,下剪口靠近节0.2-0.3厘米,倾斜度为40-45。剪去所有侧枝和中下部的叶片,保留上部一对叶片。
插条先浸泡消毒3-5分钟取出晾干后,用生根粉浸泡20-30分钟后捞出,在地膜上插入枝条。扦插时插条顶端离土面3-5厘米,扦插规格一般为行距6-8厘米、株距4-5厘米。
中耕除草
应经常松土除草,为茉莉花根系创造一个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避免养分分散。离苗木基部远处适当深耕,近处要浅耕,一般入土7厘米左右,全年中耕除草6-8次。
合理管水
茉莉花枝繁叶茂,水分蒸腾量大,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田间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大田要挖好沟渠,干旱时,应及时淋水或灌跑马水;多雨季节要及时排积水。适宜浇水时机为夏季早晚、秋季早晨、冬季中午。
科学施肥
全年进行三次根际施肥,春肥占总施肥量的50%,夏肥占15-20%,秋肥占30-35%。
春季施肥以有机肥,建议施用福赛福矿源双子星和矿源黄腐酸钾。夏秋季以高磷钾肥为主,建议施用福赛福大量元素水溶肥(高钾型)。植株旺盛生长期间,可叶面喷施鱼酶液和施倍增海藻高磷高钾肥。
冬季保温
茉莉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大多数摸咯话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应及时覆盖稻草或薄膜,以安全保温过冬。
适当修剪
“茉莉不修剪,枝弱花少很明显”、“修枝要狠,开花才稳”。开春后,利用剪枝工具将茉莉花离地面3-5厘米以上的部分全部剪除,或齐地面大平剪。修剪出的粗壮枝条用于扦插育苗,不能利用的部分集中烧毁,修剪后结合中耕施肥培土管理,促使地上部分重新发枝。
病虫害防治
品种选择:茉莉花品种依花形结构一般分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种;大面积主栽品种为双瓣茉莉,其抗病虫能力强、单位面积产量高、花香浓、抗逆性强、耐寒、耐湿,易于栽培。
农业措施:春季修剪后,将残枝和落叶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基数;病虫害严重地块,翻土暴晒后灌水,以杀菌灭虫;适当疏叶,以利通风,减病害,促孕蕾;及时排水清沟,防止田间积水。
采收标准
花朵含苞待放时(傍晚或清晨)采收,避免高温导致香气挥发。采摘时应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花瓣,以保持其完整性和香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