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来的小孩是谁?难怪老师从不提他名字

0
分享至

北宋年间,一个7岁的孩童用一块石头砸破水缸,救下同伴的性命——这个经典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但鲜为人知的是,那个被救的孩子并非无名之辈,他其实身份背景很特别……后来甚至官至宰相。



但是在正史中湮没无闻,连老师也从未在课堂上提及他的名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谜团?

当时发生了什么?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的富商上官家后院,一群孩童正嬉闹追逐。

庭院中央立着一口半人高的陶瓮,瓮口泛着青苔的湿滑光泽,瓮内盛满清水,以备防火之需。调皮的孩童们围着大瓮打转,不知是谁提议:“上官尚,你说这瓮里有宝贝?你敢爬上去看看吗?”年幼的上官尚不服激将,踩着瓮边的石阶一跃而上,却不慎脚下一滑,整个人栽入瓮中。



水花四溅,他的呼救声被瓮壁阻隔,瓮外的孩子们吓得四散奔逃。唯独司马光站定原地,目光扫过地面的石块,猛地抱起一块尖石,对准瓮身狠狠砸下!“砰”的一声,瓮裂水泻,上官尚浑身湿透,瘫坐在地,捡回一命。

正史中的沉默

翻开《宋史·司马光传》,仅有寥寥数语:“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史官未提被救者的姓名,仅以“一儿”代称。

这种刻意模糊,与司马光成年后的显赫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他官至宰相,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堪称北宋文坛与政坛的双重巨星。而被救者的身份,似乎成了历史的“配角”。

直到近代,河南光山县的地方志和《上官氏族谱》才揭开谜底:被救者原名上官尚,为铭记救命之恩,改名“尚光”,并在晚年修建“感恩亭”,将此事写入族谱,要求子孙世代传颂。

据记载,上官尚光成年后科举入仕,官至宰相,但因政绩平庸,最终辞官回乡,以教书为生。



为何正史“雪藏”上官尚光?三大历史疑云

1.身份真实性存疑

上官尚光的名字从未出现在《宋史·宰辅表》中,其“宰相”身份仅见于地方文献。有学者推测,他可能仅担任过地方小官,族谱中的“宰相”头衔或是后人附会。

2.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北宋中后期,新旧党争激烈。司马光是保守派领袖,而上官尚光若真为宰相,可能卷入王安石变法后的权力清洗。史官为避免争议,索性隐去其名。



3. 故事传播的“主角效应”

司马光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与其“神童”形象和《资治通鉴》的成就密不可分。上官尚光缺乏同等历史分量,自然被淡化。

尽管正史沉默,民间却以另一种方式铭记这段恩情。

上官尚光辞官后,在光山城西龙堤南坡修建“感恩亭”,亭内刻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还将此事写入族谱,要求子孙“知恩图报”。

如今,当地地名“上官岗”“尚光岗”,仍可窥见这段往事的痕迹。



细节考据

考古学家曾质疑宋代是否真有大瓮能淹死孩童。但东汉墓葬中已出土高约1.2米、口径0.8米的陶瓮;唐代“请君入瓮”的典故更证明此类器物的存在。司马光所砸应为“瓮”而非“缸”,因清末文人误传,才演变为“砸缸”。

为何老师从不提他的名字?

正史无载的故事,不宜作为史实讲授。教师更侧重传递“临危不乱”“见义勇为”的价值观,而非纠缠于人物真伪。



司马光的故事核心在于其品格与智慧,加入上官尚光的生平可能分散注意力,尤其涉及复杂官场斗争时,易偏离教育主题。

族谱与地方志虽具参考价值,但可能存在夸大或美化。例如,上官尚光若真为宰相,其政见、著述理应留下更多痕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事件本身,成为中华文化中“急智”与“感恩”的象征。



上官尚光的“消失”,恰恰印证了历史的筛选逻辑。唯有那些承载集体精神的人物与故事,才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提这段往事,不仅是为揭开一个名字的谜团,更是为追问:历史长河中,究竟什么值得被铭记?是权倾一时的官职,还是守望相助的温情?答案或许就在那口破碎的陶瓮中,在司马光的石块与上官尚光的感恩亭里,无声流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清朝灭亡后,100万清军残部去哪了?其中一支到1987年才被发现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宗馥莉的这段话,狠狠打脸三个美国籍弟妹,父亲宗庆后也哑口无言

宗馥莉的这段话,狠狠打脸三个美国籍弟妹,父亲宗庆后也哑口无言

探源历史
2025-07-14 15:49:19
杜建英3个儿女照片曝光,女儿在杭州当老师,小儿子生母身份存疑

杜建英3个儿女照片曝光,女儿在杭州当老师,小儿子生母身份存疑

叶公子
2025-07-15 09:40:28
郁亮妻子的隐形角色 负责输送万科利益

郁亮妻子的隐形角色 负责输送万科利益

妙影灵韵集彯
2025-07-13 18:23:35
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你们这是在杀人!

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你们这是在杀人!

回旋镖
2025-07-14 18:04:51
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有一种坏,叫慷他人之慨

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有一种坏,叫慷他人之慨

清书先生
2025-07-14 15:08:43
当主持人李湘问宗庆后:您就有一个女儿?宗老泰然自若,面不改色

当主持人李湘问宗庆后:您就有一个女儿?宗老泰然自若,面不改色

明月杂谈
2025-07-15 09:04:58
广州一酒吧内小黑哥和女子“热吻”不止,引得旁人都不好意思了…

广州一酒吧内小黑哥和女子“热吻”不止,引得旁人都不好意思了…

明月杂谈
2025-07-15 08:40:41
宗庆后私生子后续:已申请DNA鉴定,宗馥莉仅一个举动,表明态度

宗庆后私生子后续:已申请DNA鉴定,宗馥莉仅一个举动,表明态度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7-14 23:37:36
她腿是真好看!绝绝子!

她腿是真好看!绝绝子!

贵圈真乱
2025-07-15 12:56:41
猛!猛!雷暴大风、大暴雨 全面影响江苏

猛!猛!雷暴大风、大暴雨 全面影响江苏

无锡eTV全媒体
2025-07-15 02:08:26
脱口秀演员嘻哈辞去空姐一职,本人回应:我不愿意被糟粕的道德捆绑

脱口秀演员嘻哈辞去空姐一职,本人回应:我不愿意被糟粕的道德捆绑

极目新闻
2025-07-14 16:15:56
娃哈哈要易主!老员工发声,称宗老二房要买国资股份,做集团老板

娃哈哈要易主!老员工发声,称宗老二房要买国资股份,做集团老板

寻墨阁
2025-07-15 09:01:05
全网都在替宗馥莉出主意

全网都在替宗馥莉出主意

长三角momo
2025-07-14 17:32:24
痛!太痛了!霍姆斯被裁到手25万但痛失1303万

痛!太痛了!霍姆斯被裁到手25万但痛失1303万

直播吧
2025-07-15 07:34:15
闹大了!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当事人得意,领导发言窝火

闹大了!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当事人得意,领导发言窝火

鋭娱之乐
2025-07-14 14:57:42
全红婵家建房再出状况,邻居不肯砍树,无法砌墙,现场照曝光

全红婵家建房再出状况,邻居不肯砍树,无法砌墙,现场照曝光

南南说娱
2025-07-15 10:10:32
一00后小伙子第一次坐飞机,一口气发了18条朋友圈,结果悲剧了…

一00后小伙子第一次坐飞机,一口气发了18条朋友圈,结果悲剧了…

明月杂谈
2025-07-14 07:27:07
业务水平堪忧!国航客机险些与顺丰货机空中相撞,驾驶员事后频繁爆粗口,并推卸责任

业务水平堪忧!国航客机险些与顺丰货机空中相撞,驾驶员事后频繁爆粗口,并推卸责任

小萝卜丝
2025-07-14 15:40:55
女子洗车9天方向盘长出3cm霉菌

女子洗车9天方向盘长出3cm霉菌

观威海
2025-07-15 10:23:28
奥尼尔怒斥美媒:将科比排在历史第11位,这简直就是在犯罪

奥尼尔怒斥美媒:将科比排在历史第11位,这简直就是在犯罪

雷速体育
2025-07-15 08:57:27
2025-07-15 14:15:00
大千世界观 incentive-icons
大千世界观
欢迎来到精彩的异想世界!
1101文章数 5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官方回应"孕妇遭两男子殴打住院":一打人者系公职人员

体育要闻

在中国效力10年,45岁的传奇外援退役了

娱乐要闻

千万粉丝的周同学:下一个Labubu?

财经要闻

国货美妆能否脱下“平替”外衣

科技要闻

英伟达H20将在中国大陆销售解禁

汽车要闻

六座布局/深浅配色 仰望U8L内饰亮相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教育要闻

瞄准稳定就业!专科生值得关注的优质院校推荐

数码要闻

Omdia:2025 年广义工业显示面板出货将增长 3.4% 至 2.906 亿片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到底谁赚了谁亏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