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不能早点走呢?我真的快熬不下去了!”老张对着父亲大声说道。
这天,老张在照顾父亲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踝受伤。他忍着疼痛,继续照顾父亲,心中的委屈和无奈达到了极点。说完这句话,他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会说出这样的话。
张老爷子听到儿子的话,老泪纵横。他颤抖着说:“儿子,是我拖累你了,我也不想这样啊……
老张一家生活在繁华都市边缘一个略显破旧的小区。老张今年60 岁,老张的父亲张老爷子,已经95岁高龄。
张老爷子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老张作为唯一的儿子,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每天,老张都要早早起床,为父亲准备早餐,然后帮父亲洗漱、穿衣。父亲行动不便,上厕所都需要老张搀扶,这让老张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
不仅如此,张老爷子的身体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隔三岔五就要去医院。每次去医院,老张都要忙前忙后,挂号、缴费、取药,累得疲惫不堪。而这些还只是身体上的劳累,更让老张感到心累的是,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原本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和朋友下棋、钓鱼,但现在这些都成了奢望。
老张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父亲的医药费、护理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老张有退休金,但这些钱远远不够。他只能省吃俭用,甚至有时候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今天是老张的同学聚会,60来岁的老同学们陆陆续续走进包间,欢声笑语瞬间填满了包厢的整个空间。大家互相拥抱、寒暄,岁月在每个人脸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但重逢的喜悦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
老张姗姗来迟,脸上带着疲惫与烦躁。刚一落座,他就重重地叹了口气,把酒杯满上,一饮而尽。“你们不知道,我现在有多累。都这把年纪了,本想着能享享清福,可我那老父亲瘫痪在床,天天得我伺候。”他眉头拧成个疙瘩,声音里满是抱怨,“昨天给我爸翻身,累得我腰都快断了,晚上又吵着要找几十年前的老照片,闹得我一整晚没睡。”
包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无独有偶,手机里一段昔日的对话截图浮在脑里:“小妮说咱姑姑那么大岁数了,咱爸爸说那么大岁数了也不能把她掐死啊。”
又恰巧看到明月老师的一篇文章,她的姥姥自从60岁脑出血,昏迷40天,醒了之后,就卧床不起。
这一瘫痪呀,就长达30年。
“妈啊,你咋还不走?你再不走,我们都要走了!”明月小姨一边换尿垫,一边小声嘀咕。
一行浊泪,顺着姥姥的眼角淌下来。小姨以为,姥姥睡着了,实际没有!
从此,她老人家不吃不喝,15天之后,毅然决然走了……
明月小姨“咣咣”扇自己耳光,痛哭流涕,“妈啊,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还有一个身边的例子, 红枫爸爸已经瘫痪在床五年,除了喂到他嘴里会吃以外,什么都不知道了,红枫伺候爸爸虽然压抑,但好在细致而且做事灵活会动脑子。
但是,她孙女出生后就真的顾不上自己爸爸了,等儿媳月子满了回娘家后,她再去照顾父亲的时候发现妹妹虽然也算尽心但动脑子如何把老人照顾的更好方面很是欠缺,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孙女,她真难啊!
单独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红枫就说:“爸,对不起了,我也想照顾你,但因为我是婆婆,做婆婆的给儿子儿媳带孩子是应当应份的,只好委屈你了,我得去领孙女。”父亲那时已经不能和她交流了,但是红枫觉得她说这些话父亲听懂了,一个月后父亲走了。
虽然她可以安心带孙子了,但她再也不能给爸爸理发翻身了,所以她一直觉得是自己说了这话父亲才走的……
人生在世,真是千般滋味!基因决定了资源的自然流向——父母对子女的投入远高于对父母的回馈。这是物种延续的本能,但也导致上一代被牺牲的普遍现象。
小强是个普通的上班族,生活的压力让他逐渐变得冷漠自私。每天一回到家,面对父母关心的唠叨,他总是不耐烦地皱眉。最近,父母的身体愈发不好,看病吃药的开销让他心疼钱包,他对父母的嫌弃也日益明显。
一天晚上,父亲因为高血压突发晕倒。母亲惊慌失措地拨打了小强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小强赶到医院时,不仅没有关心父亲的病情,反而抱怨父母给自己添乱,医药费又花了不少钱。父亲躺在病床上,听着儿子的抱怨,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小强常常对朋友抱怨:“他们怎么就不能少点麻烦,活得这么久,我这日子都被拖累了。”
母亲听儿子这么说,心中满是绝望。曾经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如今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她开始整夜失眠,身体也每况愈下。不久后,因为抑郁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她离开了人世。
父亲沉浸在失去老伴的巨大痛苦中,可小强却没有太多的悲伤,甚至在葬礼上还在想着能省下一笔照顾母亲的费用。父亲看着儿子,心中彻底寒了。
而小强在生活中也并没有因为少了父母的“拖累”而变得轻松,他的内心被越来越多的内疚吞噬……
看完这些真真实实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内心极度沉重悲伤!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父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家庭辛苦劳作,毫无怨言。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长命百岁。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现在他们老了,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脆弱,需要我们的照顾。这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福气。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每个人都应尊重和关爱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据统计,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占老年人口15%),其中1200万完全失能(需24小时照护)。
失能老人的养老,考验的不是孝心,而是智慧。
长期照护是马拉松,不是冲刺,必须借助外部资源;没有100分的养老,只有尽力而为的平衡。
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有尊严地老去,也让自己不被拖垮。善用政策、科技和家庭协作,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养老之路。
无论如何,真心希望所有老人可以安度晚年,寿终正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