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天气好,我们七点钟就来抽蒜苔,一天能抽个百十斤。”种植户董国胜从蒜民手中接过带着泥土的新鲜蒜薹,清洗、整理、捆扎一气呵成。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蒜薹收获的季节。在沁阳市柏香镇大董庄村,绿油油的蒜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浓郁蒜香扑鼻而来。
在采收现场,蒜农们弯腰顺着蒜杆,掐住微微鼓起的茎节轻轻一掰,伴随着"咔"的一声脆响,再拽住蒜薹的一端用力一拔,嫩绿的蒜薹便轻松收获。种植户董国胜看着刚摘下的新鲜蒜薹说:“今年我种植了差不多4亩蒜薹,长势不错,平均长度能达到60厘米,你看,这最长的差不多80厘米!”
大董庄村历来有种植大蒜的传统,蒜薹则是大蒜生长过程中的产物,是大蒜生长到特定阶段后,从植株中央抽出的花茎部分。蒜薹,又称蒜毫,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营养丰富。由于大董庄村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种植的大蒜长出的蒜薹条长、茎白、尾鲜,翠绿鲜嫩、辣味适中,市场供不应求。
据了解,今年大董庄村的大蒜种植面积400余亩,亩产蒜薹约150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60万斤。蒜薹的丰收不光乐了蒜农,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手法娴熟的村民杨花年年都来收蒜薹,她说:“我就是大董庄的,来这帮忙抽蒜薹,一天挣百十块钱,比在家里闲着强!”
如今,大蒜种植已成为大董庄村民致富的“法宝”,为此村内专门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为种植户增收200余万元。
从田野到餐桌,蒜薹不仅是春季餐桌的“舌尖美味”,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纽带”,蒜农们的笑容与翠绿的蒜田共同绘就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步,柏香镇将以蒜薹产业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重要内容,持续加强技术培训与品牌打造。未来,通过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拓展精深加工、构建稳定营销体系,蒜薹产业将成为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柏香镇党委书记陈威充满信心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