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雅跟我抱怨,说她儿子小宇整天沉迷手机游戏,成绩已经在班级垫底了。我建议她给孩子戒掉手机,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试试,没想到一个月后,小宇竟主动要求借科普书回家研究。如今,小宇不仅戒掉了游戏瘾,还成了班级的百科小达人。
父母为孩子选择的成长环境,真的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有远见的父母,会带孩子去3个地方,孩子以后会比别人更优秀。
一、图书馆。
我曾像很多家长一样,给孩子买成套的绘本,但效果远不如带他去图书馆。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时,5岁的女儿盯着满墙书架惊叹:“妈妈,这里的书比我们教室的书还多”。她开心的债图书馆挑来挑去,踮着脚抽出一本恐龙图鉴,一坐就是两小时。
图书馆的魔力在于它的沉浸式氛围。当孩子看到周围人专注阅读的模样,会不自觉模仿。我常对女儿说:“这里的书就像魔法钥匙,每本都能打开一个新世界”。现在她上三年级,每周最期待的事就是去图书馆选书。通过自主借阅,她认识了很多字,还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带小孩去图书馆的时候,建议父母做到以下三点:
-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哪怕他选了漫画,也能培养阅读兴趣;
- 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安静阅读1小时,比唠叨孩子快去读书有效百倍;
- 善用免费资源,参加图书馆的科普讲座或读书会,拓展知识边界。
二、自然公园。
女儿3岁时,我带她去湿地公园观鸟。她举着望远镜盯了半小时,突然大喊:“妈妈!那只鸟的羽毛会变颜色”,原来她发现了阳光折射下白鹭羽毛的细微变化。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正是多次户外探索练就的。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生动的课堂,比如,带孩子在公园野餐,让孩子参与搭帐篷、收拾垃圾,他会懂得享受与付出并存,培养责任感;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徒步,可以锻炼他的毅力,增强体质;比如,带孩子在公园观察蚂蚁排队走,探索蚂蚁的家,让孩子在探索中激发求知欲。
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户外活动,哪怕只是在小区楼下的花园。重点在于引导孩子提问:“你觉得树叶背面为什么有纹路?”、“如果下雨前没回家,昆虫会怎么办?”
三、 义卖、做义工或夏令营等社会实践
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卖,儿子负责吆喝,女儿整理货品,当晚他们把赚到的200元捐给孤儿院。回家后,女儿主动提出:“妈妈,我以后少买点玩具,把钱留给更需要的小朋友吧。”
- 摆地摊、义卖可以帮助孩子练胆量,让孩子尝试叫卖、算账,他们会明白父母赚钱不易;
- 带孩子去孤儿院或养老院做义工,让孩子学会无私奉献;
- 带孩子参加夏令营,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
其实真正的远见,不是砸钱报班,而是用环境滋养孩子,从今天起,不妨放下教育焦虑,带孩子多去图书馆和自然界看看,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你会发现,最好的教育,原来就藏在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