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月1日,四年级陈晓丹老师为我们带来《平均数》教研公开课,光山县南向店完小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陈老师利用"小瓶子漂流记"创设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两组队伍的瓶子PK难决胜负,在学生的疑惑与讨论中,陈老师巧妙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这种从实际生活出发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教学新知从响应环保节约出发,引出主问题,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水瓶?学生通过前面引入环节受到的启发,顺利进入"自学——互学——展学"环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学具,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尝试让每组的数据变得一样多。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含义,即"移多补少"后得到的相同数据。随后,陈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计算得出平均数,学生们在交流与讨论中,总结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
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均数,陈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近五天的平均气温、分析公司招聘广告薪资的平均数等。这些练习题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陈老师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讨交流,共同成长
公开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陈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了深入反思。
随后,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对本节课的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黄琴琴老师认为:1.导入贴合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2.学习单的设计实用,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设计。
刘金玲老师提出本节课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教学环节层层相扣,还渗透环保及安全教育。
金艳艳老师认为: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时间来汇报交流;2.反馈形式多样: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教师提问及上台板演。
吴丹老师提到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由环保入题,国家繁荣收题,赋予数学更有情感的内涵。
夏琳云老师表示:1.本节课层层深入,练习由浅入深,有梯度。2.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
孔源主任认为这节课有五大亮点:
1.导入设计新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运用,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3.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检查了教学效果;
4.目标具体,思路清晰,教学流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推进;
5.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进行了紧密联系。
同时也建议在教学"平均数"的特性方面应根据学生暂有的认知水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活动最后,杨校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多关注学困生。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杨校长也进行了指导,他要求数学老师的课堂学习目标要简洁明了,让学生能清晰的了解学习任务。同时也提出本节教学中可进一步对比平均分与平均数的差异,强化虚拟数的特性,将数学语言感性化,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本次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以生为本,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也开启了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学研究之旅,老师们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愿我们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