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为缅怀遗体、器官和角膜捐献者的无私奉献,弘扬“生命永恒、大爱无疆”的社会新风尚,3月28日,由重庆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主办的“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璧山福寿园举行。活动通过庄严的仪式、感人的故事和科学的倡导,向捐献者致敬,并呼吁公众参与捐献事业,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作为眼角膜接收站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向捐献眼角膜遗体器官的逝者表达敬意与追思。
庄严仪式:以鲜花与泪水致敬生命
上午10时,福寿园纪念广场肃穆宁静。镌刻着捐献者姓名的纪念墙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墙下摆满素菊与白百合。数百名捐献者家属、受捐者代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整齐列队,在低回的音乐中默哀鞠躬。“您们的名字无人知晓,您们的善举永世长存……”志愿者深情朗诵的祭文,道出对捐献者的无限哀思,现场许多人潸然泪下,纷纷将鲜花敬献于纪念墙前。一位白发阿姨轻抚2019年捐献者纪念碑上的名字,哽咽道:“女儿走了,但想到她的眼睛、她的器官仍然鲜活的存在于世,也算是以另一种形式陪伴着我。”
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工作人员李微表示,角膜捐献让无数名患者重见光明,器官捐献则拯救了数百名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每一个重见光明的故事背后,是无数家庭以痛苦孕育希望的壮举。”
生命接力:受捐者的感恩与承诺
活动现场,一位中年男子紧握鲜花,向纪念碑深深鞠躬。他是角膜移植受捐者张先生,两年前因双眼角膜营养不良濒临失明,幸而通过重庆红十字爱尔眼库匹配到合适的角膜。“如果没有捐献者,我现在只能活在黑暗里。”他动情地说,“我会替他好好看这个世界,也会尽力帮助更多人。”
为缓解家属思念,重庆红十字爱尔眼库工作人员李微将纪念墙照片发送给未能到场的家属。李微表示,这种生命的延续,正是捐献的意义。据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角膜眼表科主任任毅介绍,角膜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术后排斥率不足10%,但我国每年仅1万患者能接受手术,远低于500万角膜盲患者的需求。“许多人在等待中失去光明,甚至角膜穿孔。每一例捐献都意味着至少两人复明的希望。”
科学倡导:点亮光明希望
尽管捐献事业逐步发展,公众认知仍存误区。活动中,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工作人员及角膜眼表科医生周亚均到现场,针对常见疑问进行科普:
“捐献影响遗容?”专业机构在获取角膜或器官后,会妥善修复遗体,不影响告别仪式。
“捐献需付费?”我国严格禁止器官买卖,捐献与移植全程无偿。
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为志愿者打通了捐献眼角膜的爱心渠道,希望能通过缅怀活动,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让更多在黑暗和绝望中的患者重获新生、重见光明。有眼角膜捐献意向或需要移植的人,均可通过向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提出申请,以签署捐献志愿书的形式,来实现捐献的意愿。角膜捐献(移植)电话:13629700415(24小时)/023-67854663。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时节,更是感悟生命的时刻。”李微表示,每一位捐献者都是“无名英雄”,他们的选择诠释了“死亡并非终点,遗忘才是”。我们每年的纪念活动,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亦是对生者的启迪——唯有将小爱化为大爱,方能让人间少一份遗憾,多一束光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