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干货,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小米su7车祸事件中的责任问题。结合网上所有信息,我们理性分析一下。
主要责任到底是在司机身上?还是在小米汽车身上?以同行竞争者的角度来说,应该还是希望公司有责任的,毕竟商场如战场。
那么实际呢?
第一点:从法律层面来说,人是第一事故责任人。在这场车祸速度太快是第一要素,如果只开到四五十码,开车时不分心,手不脱离方向盘,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地施工路段是限速40km每小时,安徽的很多高速最高也只能开80km每小时,所以女主开到116km/h是很明显违规了。
第二点:女主过于迷信自驾系统,要不然也不会在事故发生时只有2秒的反应时间。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的新能源车智能系统都属于L2级。别不管车企吹的多么天花乱坠,多么智能,多么聪明,它就是属于L2级别,而这个级别智能系统是无法应对这种复杂的路况。所以驾驶员还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点:车辆电池燃烧是不是代表着车辆存在问题呢?目前不确定,因为检测机构或者交警都没有出具书面太通报。
但是按照2021年国家出的规定,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发生事故以后,5分钟内出现起火燃烧的情况,那就说明车子电池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况之下车企自然要承担责任。过5分钟之后再起火燃烧,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属于质量问题。
所以,关于电池燃烧时间可能会成为划分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准。
同时还查到一个信息,国家又出了新规定,将在2026年执行,2026年之后生产的新能源车电池必须要做到不起火,不燃烧,不冒烟,不爆炸。
第四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以116km/h的速度撞上去之后,整体框架还保持完好,这说明车子质量还是可行的。如此一来,汽车公司的责任就会进一步减弱。
第五点:高速单位是否存在责任?这要看施工单位所有的相关步骤有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来操作。如果全部合法合规,那么就不存在责任,如果出现问题那么遇难者家属可以追责索赔。
从事后记者重走事发路段来看,并不存在不合规的地方,现场所有警示标志合规且明显。故而,高速单位似乎也没啥责任。
第六点:责任的划分关乎到赔偿多少。结合现在所有情况来看,最后估计小米应该不会是主要责任。预计最大可能五成责任,或者是三七开。
很大可能司机是第一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车辆保险公司估计也不会赔偿太多。最重要的是保险不会赔偿车内乘客,这两位家属想要赔偿,只能找司机和车主要。估计也不会拿到多少赔偿。另外,作为出借车辆的女主男友可能也会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点:即便是小米最后可能没有责任,但这场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够给整个车圈打了一针镇静剂。这两年新能源车飞速发展,各个企业商家天天大吹特吹,《广告法》都拦不住他们的描述了,本质上都存在忽悠消费者的行为。即便是再吹破天,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的智能系统也全部都是L2级别。
又给大众都提了一个醒,凡事不要迷信,要理智,人家卖的只是产品,而你却是拿命在使用。
故而,相关部门在车企宣传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限制他们这种天花乱坠式的宣传。名字一个比一个高大上,技术一个比一个牛,结果一出事了现在全部都变成了辅助智驾。如果真如他们那般所言,那些公司高管老总自己为什么不天天开?
所以,我们要理性,要学会分辨,要懂得敬畏,命是自己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