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岁后,这三种情况可得小心!希望你一样都没有。
老王叔最近啊,整天唉声叹气的。
上个月他老伴刚走,他就觉得自己跟那“风中残烛”似的,没啥盼头了。
你看他,都 73 岁了,银行卡里的钱一天天变少,膝盖以前受过伤,一到阴天下雨就疼得难受。
那天在菜市场没留神摔了一跤,万幸没骨折,可周围人那异样的眼光,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寻思着:“这把老骨头要是真瘫了,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人到 73 岁,就像面前横着一道坎儿,好多老人都得面对。
不过啊,衰老可不是老天爷给的判决书,反而是能让咱长智慧的新机会。
今儿个,咱就用最实在的话,唠唠老人们最怕的三件事儿,再说说怎么用智慧把这难题解决掉。
第一怕:钱越来越少,日子难过
73 岁的张阿姨,为了生活可没少操心。
她天天凌晨四点就去社区食堂打零工包包子。
她老念叨:“以前好不容易攒了二十万打算养老,现在这医药费、请保姆的费用,就跟个无底洞似的,儿女还得还房贷,这日子可咋整啊!”
这种经济上的压力,真把好多老人压得喘不过气。
不过,也有应对的好法子。
北京朝阳区有个 78 岁的退休教师李大爷,他就靠“三笔账”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医保账户对付大病,商业保险防止意外,社区养老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他常说:“我每月三千退休金,固定开销去掉两千,剩下的一千块还能出去旅旅游呢!”
所以啊,手里面有存款,心里才能踏实。
第二怕:老伴一走,日子冷清
丧偶这事儿,好多老人都很难挺过去。
上海杨浦区养老院的刘奶奶,自从去年老伴走了以后,天天就抱着照片发呆。
后来社区志愿者带她去学水墨画,这才慢慢好起来。
才三个月,她的画就在老年艺术展上得奖了。
她红着眼圈说:“老张以前老说我手笨,现在我要告诉他,没他我也过得好着呢!”
心理学教授王明就说过,想走出这孤独的感觉,关键是要“重建生活的支点”。
你可以培养新爱好,像种花、练书法啥的;也可以多参加社区活动,在帮别人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养只宠物,让家里热闹起来。
就说杭州西湖边的陈爷爷,天天带着八哥鸟去湖边遛弯,跟年轻人讲讲养鸟的趣事,在社区里都成名人了。
第三怕:瘫在床上成累赘
最让老人害怕的,就是自己失去了自理能力。
75 岁的赵伯伯中风后,他儿子每天下了班还得照顾他,爷俩都累得够呛。
后来社区帮忙申请了居家护理,护工每天上门两小时,赵伯伯又能坐着轮椅去公园晒太阳了。
他说:“我现在天天盼着护工小王来,她给我按摩手脚,还教我用手机看新闻呢!”
其实预防失去自理能力也有办法。
每天坚持“三个一”:喝一杯牛奶补补钙,练一组八段锦锻炼锻炼筋骨,玩一次数独啥的做做认知训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科的张主任还建议,老人在浴室里装个扶手,地面上铺上防滑垫,这些小细节能大大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智慧养老,把晚年的日子过好
73 岁可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就像百岁老人杨绛说的:“我们以前总盼着命运能有大动静,到最后才知道,人生最美好的风景,其实就是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记住这三句话,晚年生活肯定能过得很舒心:
兜里有钱,心里不慌:提前把养老金规划好,医保和商业保险都得利用起来。
身边有人,眼里有光:多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培养兴趣爱好,生活才能多姿多彩。
脚下有力,活得硬气: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定期去体检,慢性病可得重视起来。
生命就像一本厚厚的书,73 岁也就是翻到中后页而已。
希望每位老人都能把自己的后半生过得风风光光的,成为自己最骄傲的样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