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麓西是一位专注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可持续更新的城市设计师。她曾在东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接受建筑学训练,并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攻读城市设计硕士,形成了融合历史深度与未来思维的设计方法。她的研究与实践聚焦于乡村与中小城镇的空间转型,尤其关注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环境,并如何通过认知的转变激发空间行为与建成环境的改变。
她相信,一个地方的改变不应只是物理层面的更新,更应从人的意识与情感出发。当人们重新认识身边的土地、资源与文化时,他们的行为、价值判断与空间使用方式都会随之转变,而这种“认知-行为-环境”的链条,正是设计干预真正有效的起点。
这一理念贯穿于陈麓西的跨过河谷思考项目,荣获2024年穆斯设计大奖银奖(Muse Design Award 2024)。这是她在加州萨利纳斯河谷的设计研究项目中。萨利纳斯河谷是一片典型的农业走廊,铁路与高速公路如线串联起沿线小镇,构成一条线性穿行的地理经验。然而,许多小镇逐渐沦为“过境空间”,缺乏地方认同与长期发展路径。
在该项目中,陈麓西以索莱达(Soledad)为核心节点,提出通过认知激活引导建成环境转型的多维策略。**索莱达具有独特的农业基础、地貌特征与历史背景,但在现实中被长期忽视。项目通过一系列策略改变居民与这片土地的关系,赋予小镇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方向。
首先,在“感知重构”层面,她通过空间设计唤醒人们对生态系统,特别是水资源状况的关注。例如,通过将干涸河道、水系退缩与生态断裂的现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于城镇步道与展览节点中,让居民直观感受到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感知体验不仅具有教育功能,也激发了社区成员对水资源保护的共同责任感。她强调,正是通过改变人们对自然与空间的认知,才能推动地方保护意识的提升,从而影响未来的规划选择与建设决策。
其次,在经济层面,她提出从地方资源出发、服务本地社群的产业激活策略。以农业循环、小规模文创经济和社区微企业为核心,建立更具弹性与内生力的地方经济系统。她特别关注如何在规划中保留足够的空间弹性与制度支持,避免产业发展引发剧烈的资本介入与土地金融化,从而引发居民的被动迁移与地方失根。
在住房方面,她倡导渐进式更新,反对一刀切的大规模开发,主张通过阶段性的小尺度介入逐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提供多样化、可负担的住房类型,确保不同收入群体的共存。这种“慢设计” 模式不仅延续了原有社区的社会结构,也减少了绅士化风险。
旅游与休闲板块被定义为地方故事的传播媒介,设计通过文化节庆、生态游径、农业体验等形式,激活居民参与,同时吸引外来访客深入体验在地生态与文化。配合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湿地修复、雨水收集与本地植被系统恢复,增强了整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韧性。
最终,陈麓西通过索莱达的案例,展现了一种由认知驱动空间转型的设计方法:先改变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社区,再引导他们参与其中,最终形成可持续、可适应、有韧性的建成环境。索莱达因此不再是地图上的一站,而成为一个融合历史与未来、记忆与行动的乡村核心节点。
在她的设计理念中,韧性不仅是生态系统的能力,更是一种认知与文化的转变。只有当人们重新认识地方价值,愿意与之建立持续关系,乡村的未来才有真正的希望。
(编辑:刘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