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叠加政策突变,油价急跌背后的双重压力
一、供应端压力:OPEC+增产打破市场平衡
OPEC+意外宣布自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沙特同步提高产能利用率,伊拉克推迟额外减产计划。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至1350万桶/日,全球原油库存逼近三年高位。供应端的集体发力彻底击溃市场信心,成为本轮下跌的核心推手。
二、需求端冲击:关税政策突变引发衰退担忧
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25%关税,直接威胁全球贸易量收缩。作为原油消费晴雨表的柴油裂解价差跌至14美元/桶,创18个月新低。美联储鹰派立场推升美元指数突破109关口,大宗商品普遍承压,形成“需求收缩-美元走强”的负向循环。
三、资金面踩踏:算法交易放大波动幅度
非商业空头持仓占比飙升至38%,4月3日单日资金流出超1.5亿美元。当WTI跌破70美元关键技术位后,程序化交易触发连锁止损指令,导致日内跌幅扩大至7.2%。这种技术性抛售与基本面利空形成共振效应。
四、结构性矛盾:新旧能源转换期的阵痛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压制燃油需求,传统炼厂进入检修季。而OPEC+为维系市场份额持续增产,页岩油企在现金流压力下选择“以量补价”,供给端陷入“越跌越产”的囚徒困境。这种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将持续压制油价反弹空间。
数据来源:OPEC公告、EIA库存报告、ICE持仓数据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