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少家庭出行的新选择。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无数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3 月 29 日深夜,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上,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如同一颗失控的流星,在碰撞后瞬间爆燃,车内 3 名女大学生的生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无情吞噬。这起事件,不仅让 3 个家庭支离破碎,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人们不禁追问: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究竟在哪里?车企在面对危机时,又该如何担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这场事件背后的真相。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然而,在追求速度和智能化的同时,汽车的安全性却屡屡遭受挑战。小米 SU7 爆燃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安全技术、售后服务以及危机应对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研究这一事件,不仅能为消费者敲响警钟,也能促使车企和监管部门反思,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3 月 29 日 22 时 44 分,本应是大多数人享受宁静夜晚的时刻,3 名年轻的女大学生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她们驾驶着小米 SU7,行驶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准备前往安徽池州参加事业编制考试。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悄然逼近。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高速公路的护栏发生剧烈碰撞,随后瞬间燃起熊熊大火。3 名女大学生被困车内,最终不幸身亡。事发后,遇难者母亲王女士悲痛欲绝,她在微博上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对小米提出质疑: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为什么车门会锁?这些问题,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也引发了大家对小米 SU7 安全性的强烈关注。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王女士却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甚至有人称其女儿只有 3 个月驾龄。面对这些谣言,王女士在 4 月 1 日晚 9 点多再次发帖回应,希望网友不要以讹传讹。
4 月 1 日晚,小米 CEO 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做出回应。他表示,小米不会回避此次事件,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雷军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公众的情绪。然而,王女士跟帖时那句 “希望说到做到”,也透露出家属对小米的期待和担忧。
小米汽车也发文披露了部分事故细节。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时速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 97km/h。但对于车辆起火原因以及车门是否能打开等关键问题,小米表示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暂时无法给出准确结论。
4 月 2 日,宁德时代回应小米 SU7 事故称:不是我们的电池。这一回应,虽然排除了宁德时代电池与此次事故的直接关联,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小米 SU7 电池供应商以及电池安全性的更多猜测。
对于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家属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求驾驶员在 2 秒钟内做出反应并切换驾驶模式并不现实。家属的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小米 SU7 智能驾驶系统安全性的担忧。
4 月 2 日,一篇以雷军之名的《致所有关心小米 SU7 事故的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在网上广泛传播。信中提到,如果调查车辆存在问题,将立即停止相关车辆销售并无条件召回已经销售车辆;雷军将个人捐资 1 亿元成立 “新能源汽车生命守护资金”,以及联合宁德时代启动 “极端碰撞断电技术” 联合攻关。然而,很快业内人士证实该截图为假,发布者为资深车评人,他删除了该图并致歉,小米方面也回应此为假消息。
4 月 3 日,媒体发现遇难者母亲王女士清空了所有与小米事故相关的微博,遇难者男友账号也删除了相关内容。据中国蓝新闻报道,遇难者父亲曾和交警、小米汽车相关人员碰面,就事故相关事宜进行商谈。但他们究竟达成了什么共识,目前仍不得而知,这也为事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小米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宣传,销量一路飘红,2025 年 3 月交付量超 29000 台。然而,这起事故却给小米汽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4 月 1 日,小米集团股价午后直线跳水,截至当日收盘大跌 5.49%,报 46.5 港元 / 股,单日市值蒸发超 700 亿港元。4 月 2 日,小米集团盘中一度跌逾 4%,午后跌幅再度扩大,收盘跌 4.19%,两天市值缩水超 1200 亿港元。美股方面,4 月 1 日小米 ADR 低开近 7%,最终收跌 5.79%。此外,小米集团近期还陷入美的集团清仓和 “雷军带头减持” 的舆论风波中,可谓雪上加霜。
小米 SU7 高速爆燃事件,无疑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和销量增长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产品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权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评估。这起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小米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新能源汽车行业又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