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淘宝、快手、拼多多后,调整“仅退款”的平台又多一家。
3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1688在“好生意大会”上宣布,3月下旬开始,全面取消“仅退款”。
3月31日,1688平台发布《平台全面松绑“仅退款”对外措施解读》,根据该解读,此前,若消费者在1688电商平台购物,收货后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如破损、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发起仅退款申请后,平台会主动介入处理,无需商家同意,消费者即可在不退回商品的情况下获得退款。
未来在“仅退款”模式调整后,类似情况1688平台将不再介入处理,而是根据消费者账号诚信情况来判定,符合要求的将由平台出资补贴给消费者,补贴完成后,商品也不用退回,商家不用承担相关费用;而其他的退款申请,则交由商家自主处理。
1688平台表示,该措施预计将于2025年3月底逐步生效。4月3日,记者以商家身份询问电商客服,相应措施是否已经实行,客服表示“后续会逐步开始实行。”此外,有1688平台商家向记者表示,近日仍遇到消费者“仅退款”成功。
“仅退款”这一规则最早由京东在2014年推出,适用范围仅限平台自营商品。
2021年,拼多多率先在全平台推行“仅退款”规则。
面对拼多多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取更多用户,2023年9月开始,抖音、淘宝、天猫、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陆续跟进,“仅退款”开始成为电商行业标配。
然而实施不足一年,从去年7月开始,淘宝、快手等多个电商平台在“仅退款”问题上的态度集体转向,纷纷宣布将优化“仅退款”策略。
各平台为何突然转向?“仅退款”引发了哪些争议?
部分买家将“仅退款”用成了“0元购”
“(买家)随便找个理由都能仅退款成功。”王晴(化名)在抖音平台经营一家售卖水果生鲜的小店。2024年8月,有消费者在她店里购买了总价42.8元的葡萄。收货6天后,对方直接申请了仅退款,理由是他认为葡萄长得太像塑料,质疑“得打多少药才能长成这样?”。
针对买家上传的照片,王晴称自己一眼看出并不是她店里售卖的葡萄。“颜色更青,果更稀疏”,更关键的是,对方展示的葡萄外仅有一层塑料包装,“我们发货的时候没有塑料包装的,不然就闷坏了。正常发货的葡萄里面就是一层防潮纸,外面会套一个充气袋。”然而,平台迅速通过了该消费者的申请。
(左图为申请仅退款的买家上传的图片,右图为正常售后的其他买家收到的葡萄状态,内层包裹一层防潮纸,外层透明的是充气袋。)
王晴的遭遇并非个例。一名淘宝服饰类商家向记者表示,她遇见的仅退款情况大多都是“(买家)说收到的东西这不好那不好,但就是要留下,直接申请仅退款。”上述商家表示,确实有部分消费者将“仅退款”用成了“0元购”。
多名商家向记者展现了五花八门的仅退款申请原因。一名在拼多多销售穿戴甲的商家称,曾有买家仅凭一张照片就成功以尺寸不符为由成功申请仅退款,照片中“她拿我的甲片放在她有美甲的指甲上比,那肯定尺寸不符啊!”另一名在拼多多经营鞋店的商家则遇到买家把鞋穿脏后,以“鞋子洗不干净”为由成功申请仅退款。
还有淘宝彩妆商家发现,有买家使用网络图片声称用了其店铺销售的眼影后眼睛过敏,申请退货退款。被商家识破后,对方解释称“眼睛确实不舒服,但是我自己拍不清。”所以才使用网络图片。然而在商家拒绝退货退款后,该名买家再次使用同一张图片申请仅退款,平台迅速通过了申请。
“好几次我和消费者沟通好了退货退款,平台在我和消费者的聊天窗口给对方弹一个仅退款选项。”一名淘宝个护类卖家于昊(化名)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者会继续选择退货退款,但是爱占便宜的就会转向选择仅退款”。
对抗恶意“仅退款”,部分商家选择“关闭地区”
事实上,为了应对“仅退款”争议,各大平台均为商家提供了申诉通道入口,但商家普遍表示申诉成功概率不高。于昊称,商家需要花费巨大精力,举证很充分才能申诉成功。
2024年11月,有消费者在于昊的店铺购买了一款价值130多元的乳液,拆封使用后以“版本/批次/容量与描述不符”为由申请“不退货仅退款”。根据于昊提供的聊天记录,该消费者表示使用后,发现该产品颜色比他之前购买的略深,因此“不敢用”。但又无法提供两者对比图,证明产品有问题,同时也不愿意退货退款。
为了追回这笔货款,于昊提供了完整的举证资料,包括购买凭证、打包图片、物流信息等,以证明“商品没问题,而且东西已经被拆封,影响二次销售”。
在对接了6个客服,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后,他成功将该订单状态从“仅退款”变为“退货退款”。但因这起纠纷,其店铺宝贝评分从原本5.0分下跌至4.8分。
于昊认为,由于平台是先垫资退款给消费者,在商家申诉成功的情况下,商家损失精力拿回了货款,而平台则损失了这笔钱。但对于“恶意”申请仅退款的消费者来说,仅退款成功则成功“薅羊毛”,失败也只是退货退款。
同时,于昊告诉记者,目前不少淘宝商家会采用“打标”和“关闭地区”的方式应对恶意“仅退款”的情况。所谓打标,“是平台通过大数据判断消费者信用分的方式,类似标记手机号码为诈骗电话”,而“关闭地区”指的是由于平台禁止商家拒售单个客户,因此部分商家会选择“对信用差的消费者集中出现的地区,禁止销售”,从而减少遇到恶意“仅退款”情况。
“仅退款”模式一度成电商行业标配
自2023年9月起,国内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开始支持“仅退款”,这项服务成为行业标配。
当月,抖音电商在《商家售后服务管理规范》中更新了“仅退款”相关规则,明确“商品好评率低于70%,平台有权对该商品交易订单的售后申请采取支持消费者仅退款、退货退款包运费的措施,商品好评率连续7天恢复到70%以上可解除”。
12月,淘宝推出《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新规显示淘宝将结合平台自身大数据能力,对商家近期的投诉数量、产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并以此作为判罚纠纷退货退款或退款的支持,此外,卖家未经消费者允许,延迟发货、强制发货等情况下,系统将支持消费者仅退款。
同月,京东推出《京东开放平台交易纠纷处理总则》,新增“退款不退货执行标准”以及“交易纠纷新增支持用户仅退款”条款。
仅退款的初衷是帮助消费者遇商品质量问题时快速维权、挽回损失。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对于平台而言,“仅退款”模式在初期确实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增强了平台的用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该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商家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平台整体商品质量的提升。
多名商家也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对商家来说,仅退款在特定情况下也有其存在价值,例如部分低价商品退换货的成本超过商品本身价值,或是即便消费者寄回了,商家也无法二次销售,如“运输过程中碎掉的镜子”、“水果寄回来都烂了”等,仅退款既能快速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订单纠纷,也能帮助商家节约售后成本。
各电商平台更新“仅退款”规则
2024年7月26日,淘宝宣布“优化”仅退款:淘宝将依据店铺体验分来确定商家售后自主权,对店铺综合体验分在4.8及以上的商家,平台不会通过旺旺主动介入、支持收货后的“仅退款”;对其他分段的商家,将依据体验分与行业性质,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自主处置权。
在仅退款申诉环节,商家发起申诉后,平台会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商品进行抽检;若检测通过,平台将赔付损失给商家。该模式于2024年8月9日开始实施。同时,淘宝还升级了“仅退款”识别模型,增强了对异常高频仅退款、寄回空包少件、高频假货问题退款等异常行为的识别。
2024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召开了主题为“电商过度竞争及相关建议”的闭门会议,邀请了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腾讯等平台代表、商家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参加,重点讨论了“卷”低价和“仅退款”等问题。
据财新报道,市场监管部门向某电商平台发送了一份详细的整治工作清单,要求平台平衡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最大要点是限定“仅退款”规则、适用情形;要求加强对“薅羊毛、恶意索赔”等行为的识别。
2024年10月,淘宝披露,“仅退款”优化策略上线两个月后,平台日均拦截不合理“仅退款”超40万笔。
快手电商则从2024年12月2日起,终止向商家提供“退款不退货服务”。“仅退款”需要经过商家同意,而平台也有权基于用户申请、用户催促、用户投诉或店铺售后、物流状态等因素,自行决定适当缩短商家处理时限、代商家同意用户申请、平台主动介入等措施。
今年1月8日,拼多多也大幅修改了仅退款协议,宣布将完善内部打标机制,停止恶意用户的仅退款售后支持,对诚信分高的新质商家,平台不介入仅退款,对商品轻微问题订单延迟主动介入,调整平台主动介入仅退款的金额上限,降低主动介入比例,降低仅退款订单比例等。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指出,平台的规则和制度必须实现消费者、商家和平台三方共赢,并形成良性竞争。各大平台要加大投入,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进而吸引并留住优质商家,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品质好的商品。
江瀚认为,在合理调整和优化后,仅退款仍然有存在的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