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是竞技赛事,更是科技测试——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看点探析

0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是竞技赛事,更是科技测试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马拉松看点探析
  新华社记者郭宇靖、张骁
  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半程马拉松——这个连科幻电影都未曾上演的场景,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变为现实。历史性的“人机半马之约”背后,有哪些核心看点?为何让人形机器人“跨界跑马”?机器人完赛将面临哪些挑战?近日,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企业。

  (小标题)人机共跑筹备进展如何?
  每到春天,各地马拉松赛事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球唯一“双奥之城”和国际科创中心北京,将于4月13日举办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主打“体育+科技”路线,首次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的创新形式办赛。
  目前,赛事核心筹备进展如何?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告诉记者,赛事共吸引3万多名人类选手报名。机器人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热情高涨,报名同样踊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比赛为保障安全,在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置有物理阻隔,对应的比赛规则、完赛时间也有不同。但这种划时代意义的人机共跑,显然释放出强烈的“科技走进现实”之感。
  机器人选手准备得怎么样?记者探访备赛现场发现,各参赛队正从零部件、智能水平等方面加速迭代机器人运动能力,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关。一些参赛机器人最高奔跑时速达到12公里。考虑到路跑对躯体冲击较大,有机器人增加缓冲装置,有的还穿上特制跑鞋。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由于比赛尚属全球首次,没有现成经验、数据可供参考,所以赛事保障、选手参赛都面临不少挑战。为做好机器人保障工作,主办方专门设置保障车、机器人补给站等。此外在赛前与每支参赛队深度沟通,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功能磨合,以帮助各队实现自身成长目标。

  (小标题)科技为何与马拉松“跨界”?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实时数据监测、3D画面捕捉、裁判执裁等,既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效率,也让竞技体育变得更加公平,彰显出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价值。
  此次人机共跑“半马”背后,正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找到了与人、与体育、与马拉松的“最新交汇点”。业内人士表示,“半马”运动实现了“挑战性与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仅参赛“门槛”友好,而且侧重对参赛选手体能、意志力的综合考验,最终带给人强烈的成就感。而人形机器人跑“半马”,也是看重这些特质,希望用“半马”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人。
  人机共跑有何意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认为:“这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跑马”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同时进一步倒逼技术创新。一方面推动高扭矩电机、柔性关节、耐磨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升级;一方面也因为奔跑涉及全身协同运动控制,促进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更高精度耦合、厂商与AI算法公司的深度合作。
  这将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应用空间。推动产品进一步投身灾害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等社会和生产场景,甚至走进家庭参与养老陪护等,成为人类生活助手。随着能力逐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直接“反哺”体育事业发展。

  (小标题)机器人“跑马”面临哪些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仍面临不小挑战。
  熊友军介绍,真实路况和实验场景有很大差别。为了完赛,机器人首先要有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其次,机器人要能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考验其核心算法开发与适配能力;还有,“跑马”充分考验机器人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转弯、上坡、下坡等复杂路况,都对机器性能提出较高要求。
  由于产业发展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攻关,户外复杂的自然条件也将对机器人运行产生扰动。从现阶段看,机器人可以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所以,此次赛事更像一次产业对话和机器人“大练兵”。
  而从人的角度看,通过与机器共跑和现场观赛,将更多收获感官上的体验和知识层面的拓展。这些收获并不空洞抽象,科技与社会的“良性碰撞”,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机边界”,巩固科技为惠及人类而生的初衷和底层逻辑,推动从“人机共生”向“人机共荣”发展。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跑。这是比赛的最大看点。”李全说,无论结果如何,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终点,除了速度、名次,它所留下的足迹比奖牌更加珍贵。21公里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索不会停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美国多州遭遇恶劣天气至少23人死亡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惠妹感觉有300斤了,不管正面侧面看,已经不是肥胖那么简单了

张惠妹感觉有300斤了,不管正面侧面看,已经不是肥胖那么简单了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5-14 09:32:42
男生18cm有啥坏处?妹子现场演示长短对比太生动,看完动图秒懂哈哈

男生18cm有啥坏处?妹子现场演示长短对比太生动,看完动图秒懂哈哈

经典段子
2025-04-14 23:34:48
苏岩礁发生激烈对峙!中方“巨无霸”遭韩海警强拆,不料自取其辱

苏岩礁发生激烈对峙!中方“巨无霸”遭韩海警强拆,不料自取其辱

暖心的小屋
2025-05-17 10:16:11
阿隆索渴望改造年轻化中场,可40岁老妖队长,却制造了反向难题?

阿隆索渴望改造年轻化中场,可40岁老妖队长,却制造了反向难题?

里芃芃体育
2025-05-17 07:27:19
把交换名额让给难友,赫尔松前市长是条硬汉!泽连斯基支持率新高

把交换名额让给难友,赫尔松前市长是条硬汉!泽连斯基支持率新高

鹰眼Defence
2025-05-16 17:34:20
马卡:C罗与阿尔梅里亚新老板关系密切,或很快加入投资行列

马卡:C罗与阿尔梅里亚新老板关系密切,或很快加入投资行列

雷速体育
2025-05-17 22:25:12
日本开始慌了!若是中国打开秦始皇陵,日本的历史可能被改写!

日本开始慌了!若是中国打开秦始皇陵,日本的历史可能被改写!

小杨历史
2025-05-05 16:32:49
中国脑梗发病率世界第一!医生:罪魁祸首已揪出,4种蔬菜要少吃

中国脑梗发病率世界第一!医生:罪魁祸首已揪出,4种蔬菜要少吃

奇妙的本草
2025-01-16 18:00:12
【史话】斯大林: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为什么他要下令解散?

【史话】斯大林: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为什么他要下令解散?

年之父
2025-05-15 06:10:03
桑切斯婚前街拍:优雅活力尽显 健美身姿吸睛

桑切斯婚前街拍:优雅活力尽显 健美身姿吸睛

述家娱记
2025-05-17 11:15:00
小学生被老师掐脖殴打,拎起身子探出3楼窗外,警方已立案

小学生被老师掐脖殴打,拎起身子探出3楼窗外,警方已立案

扬子晚报
2025-05-17 17:32:31
李富荣现状:83岁身体硬朗,儿子是知名演员,和他年轻时长得超像

李富荣现状:83岁身体硬朗,儿子是知名演员,和他年轻时长得超像

陈意小可爱
2025-04-27 08:10:45
强制“有问题”,不得“0报告”,才是更大的问题

强制“有问题”,不得“0报告”,才是更大的问题

槽逻辑
2025-05-16 17:46:55
上海“拆二代”败光两套房,彩票中800万元却挥霍一空,最终因行骗锒铛入狱……

上海“拆二代”败光两套房,彩票中800万元却挥霍一空,最终因行骗锒铛入狱……

鲁中晨报
2025-04-26 15:16:04
反转了!确认系摆拍

反转了!确认系摆拍

扬子晚报
2025-05-17 22:59:04
奥迪A3,只卖13万多了

奥迪A3,只卖13万多了

财天COVER
2025-05-16 16:22:37
米勒:看完菜鸟约基奇训练 我说这又肥又丑的孩子是队内最佳球员

米勒:看完菜鸟约基奇训练 我说这又肥又丑的孩子是队内最佳球员

直播吧
2025-05-17 15:39:11
以色列女兵为何总穿紧身裤?人人网红,堪比大片!

以色列女兵为何总穿紧身裤?人人网红,堪比大片!

健身迷
2025-05-12 09:58:09
男女间的暧昧,达到以下三种程度,大概率会越界

男女间的暧昧,达到以下三种程度,大概率会越界

叶飞飞情感屋
2024-12-23 18:29:04
地震了!河北发生地震

地震了!河北发生地震

掌中邯郸
2025-05-17 07:09:12
2025-05-18 03:27:00
新华社 incentive-icons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572866文章数 24141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王树国:梁文锋如果读博 还有DeepSeek吗?

头条要闻

特朗普:没我协议就达不成 我和普京必须聚在一起

体育要闻

35岁穆勒德甲告别战被换下 全场鼓掌致敬

娱乐要闻

汪小菲婚礼在亭子里办仪式好热闹

财经要闻

关键时刻,央妈出手了

汽车要闻

小米汽车回应前保险杠变形 免费取送车和修复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手机
艺术
军事航空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亲子要闻

一位母亲的哭诉:16岁忧郁的女儿逼我离婚

手机要闻

iQOO新品爆料汇总,5月20日见!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央视披露歼-10CE为何能击落多架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