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湾碧乡位于金沙江南岸,距离大姚县城168公里,是集傣族、傈僳族、彝族、白族、苗族、汉族6个民族为一体的多民族聚居乡,系该县最偏远的乡镇。为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司法需求,大姚县人民法院在当地设立法官工作室,将纠纷化解、便民司法、基层治理等职能延伸至基层,实现司法便民服务全覆盖。
联动发力绘“同心”
张某称杨某侵占了自家林地种植芒果,要求返还;杨某则坚称土地归属无争议,双方因此事多次争吵。在2024年6月经湾碧乡司法所、林业站所与村委会调解后,今年初,双方又发生争吵并诉至法院。
湾碧乡法官工作室法官以及乡司法所负责人顶着烈日奔赴争议土地,实地测量、核对边界、查看证据。争议焦点在于土地权属的历史沿革和实际使用情况,必须用证据说话。
法官依据土地台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条款,逐项向双方释明法律规定,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可视化的田间课堂”。在法官和司法所人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情绪逐渐平复,在土地边界问题上达成共识。
普法释法践初心
张某和熊某因分家时仅有口头协议无书面证据,导致土地、林地归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家人因此吵得面红耳赤。村委会开展多次调解都未果。
因相关经营权证书权属不明晰,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无法立案处理。但法官工作室法官考虑到当事人的关系及案件的特殊性,本着消除矛盾、解开心结的原则,从亲情关系入手,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耐心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普及法律法规,告知双方在厘清四至界线及土地权属后如何解决问题。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普法调解,双方表示愿意协商解决问题。
法官向群众零距离普法,不仅增强了当事人的法治观念,也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
巡回审判安民心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把问题解决。”原告陈某激动地说道。
今年春节刚过完,陈某便提起离婚诉讼。法官工作室法官了解到夫妻均在湾碧乡生活,且涉及宅基地房产分割,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在与当事人充分沟通取得同意后,法官将法庭“搬”到金沙江边,开展巡回审判。法官联合司法所人员从法、理、情等方面对双方进行耐心调解,引导双方要更多为未成年子女考虑,以最有利子女健康成长的方式处理矛盾。
最终,在法官的劝解下,夫妻达成离婚调解协议,双方和平解除婚姻关系,并在法官的见证下完成了财产分割。
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郭思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