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午后:5 分钟的致命盲区
2024 年 4 月 5 日下午 2 点 42 分,成都双流某小区 2 号门缓缓打开。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钻了进来,手里还攥着半块饼干。她不知道,这个全封闭小区的 "刷脸门禁",此刻正为她敞开着致命的缺口。
与此同时,25 岁的张厉(化名)刚取完快递回到停车位。他坐进特斯拉 Model 3,习惯性地扫了眼后视镜 —— 空无一人。14 时 44 分,女孩蹲在张厉右侧第二个车位前,玩起了地上的小石子。30 秒后,张厉启动车辆右转。"咚" 的一声闷响传来,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监控画面里,粉色裙摆被卷入黑色轮胎的瞬间,像被踩碎的蝴蝶。张厉跳下车时,女孩的身体已经蜷缩在车底,鲜血在水泥地上蜿蜒成河。他颤抖着拨打 120,却听见电话那头护士说:"已经来不及了……"
家属谅解背后的博弈:200 万赔偿与 "替罪羊" 争议
这场事故原本可能以 "过失致人死亡" 定罪,但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 2025 年 1 月。受害人家属突然出具《刑事谅解书》,称 "张厉并非故意犯罪,已得到教训"。消息一出,舆论炸锅:
网友质疑:"是不是拿了钱就不追究了?"
- 律师解读:根据《刑法》第 72 条,取得谅解是缓刑的重要条件。张厉家属支付 200 万赔偿后,法院最终决定取保候审。
但张厉父亲却委屈地说:"我们也是受害者。" 他调出监控:
女孩进入小区时,保安未阻拦
- 事发时,特斯拉 360 度预警系统未触发任何警报
- 女孩身高仅 1.1 米,处于 SUV 右前轮盲区
特斯拉成新焦点:"自动驾驶" 神话的破灭
辩护律师周兆成的一席话,揭开了更深层的矛盾:
"张厉买这辆车,就是冲着特斯拉宣传的 '360 度无死角预警 '。但事故发生时,车辆既没自动刹车,也没发出警报。"
这并非个例。2023 年深圳车主刘先生驾驶特斯拉 Model S 低速剐蹭砖块后爆燃,起诉特斯拉却因 "无法证明质量缺陷" 败诉。而美国《自然》杂志研究显示,自动驾驶在晨昏弱光、转弯等场景的事故率是人类驾驶的 5 倍10。
三重责任链:家长、物业、车企谁在 "甩锅"?
监护人失职:
女孩母亲承认,当天下午 "忙着打麻将,没注意孩子跑出去"。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8 条,父母未尽监护义务需承担民事责任4。
- 物业漏洞
全封闭小区竟允许非业主儿童自由出入。重庆某小区安装 AI 预警系统,电动车进电梯立即触发警报3,而本案物业连基本的访客登记都未执行。 - 车企争议
特斯拉官网宣称 "Autopilot 标配自动紧急制动"2,但事故发生时系统未启动。律师表示,若张厉被判有罪,将起诉特斯拉虚假宣传。
深度反思:当 "意外" 成为必然
这场悲剧撕开了现代生活的安全疮疤:
1.技术迷信
数据显示,68% 车主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甚至在高速上睡觉7。但专家警告:L2 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2.监护缺失
2024 年全国儿童交通事故中,73% 涉及监护人疏忽。成都某法院曾判决家长未尽监护责任,承担 30% 赔偿5。
3.物业责任
小区道路属于 "公共交通管理范围",物业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可能面临连带赔偿。
结语:每个家庭都该记住的三个 "1 米法则"
1.儿童安全
5 岁以下儿童需保持 1 米内监护,远离车辆、电梯等危险区域。
2.驾驶习惯
启动前绕车检查,倒车时探头观察,尤其注意右前轮盲区。
3.技术认知
智能驾驶是辅助工具,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双眼不能离开路面。
3 月 28 日,该案将再次开庭。无论判决如何,这场悲剧都在警示我们:在技术尚未完美的时代,人性的谨慎和社会的责任感,才是最可靠的 "安全气囊"。
互动话题:你认为特斯拉该为事故负责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