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返回首页
正文内容

“184,齐了!”

“法官,我收到钱了!”

“我也收到了,谢谢法官!”

沉寂了半个月的“某诚公司工人工资”微信群

突然热闹起来

与之前不同的是

全是好消息

正在伏案工作的台山市人民法院斗山法庭法官刘伟,打开微信信息,一条条认真地数着,大大地松了一口气。“184,齐了!”

图片

该微信群建于一个月前。一个月前,数十名工人一脸愁容地到台山市斗山镇综治中心,反映某诚公司拖欠其工资。“工资都拖半年了,我们可怎么办啊?”工人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次日,陆陆续续有其他工人反映同样情况。收到信息后,刘伟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安抚好工人们的情绪。

“大家先回去等消息,我一定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为了稳定工人们的情绪,及时掌握工人们的相关情况,刘伟当场组建微信群。经统计,涉案工人184名。

图片

一份薪水,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来源和希望。184名工人的背后,就有184个家庭。刘伟不敢懈怠,立刻找到某诚公司负责人了解情况。

某诚公司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从2015年至2024年,先后与这批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2023年初,某诚公司派遣这批工人到江门市新会区某电器工作从事包装、配送工作。但在2024年10月,电器公司突然停业结算,拖欠某诚公司7-10月劳务费300多万元,导致某诚公司无法支付工人工资。

“我也是受害者啊!”某诚公司负责人陈某也连连叫苦。

陈某表示,某诚公司与电器公司的劳务费纠纷正在上诉中,等其拿到款项,必定第一时间支付工人工资。

图片

刘伟明确指出,这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派遣员工系与派遣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由派遣单位支付工资。

“可我实在没钱了!”陈某眉头紧锁,眼神充满无奈与沮丧。陈某表示,此前他已多方筹措,结清了7-9月工资,当前已是山穷水尽,无力支付10月工资约40万元。

但工人们的生活,同样举步维艰。“工资到底什么时候能给啊?”“我们还能拿回工资吗?”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数百条信息。

无论工作多晚,多忙,刘伟都会抽空回复工人们的消息,解答疑问,及时告知调解进度,努力做好安抚工作。

图片

后经多方了解,刘伟得知部分工人跟随陈某工作十余年,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且陈某母亲曾在某诚公司工作,与部分工人系多年工友。为此,刘伟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决定打“感情牌”。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命之本。”一方面,刘伟劝导陈某珍惜与巩固这段良好的劳动关系,守住人心。另一方面,刘伟巧借陈母力量,重点做好老员工的思想工作。初见成效后,刘伟又巧借老员工力量,坚定新员工对某诚公司以及陈某的信心,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终,在刘伟和陈母的耐心劝导下,陈某痛定思痛,决定一个月内付清工资。

刘伟在微信群里,就上述调解方案,初步征求工人们的意见,但大家一时之间沉默不语。随后,刘伟组织工人分批次到达法庭、综治中心开展最后的调解工作。对于难以请假外出的工人,刘伟还带领审判团队,直接到用人单位开展调解。

图片

经反复释法说理,最终184名工人与陈某达成调解协议,于2025年4月15日前付清工资。

“没办法,我只能把房子卖了。”近日,陈某提前履行协议,向工人支付了工资。陈某称,为尽快支付工资,低价加急出售一处房产,为此亏损近20万元。

但陈某表示并不后悔。“法官,你说得对!”人心向背,决定企业发展兴衰。经此一事,某诚公司不仅没有一名工人离职,还有不少工人主动前来了解招聘信息。

来源:台山法院
供稿:关艳莹

排版:谭年安

编辑:古慧琳

审校:何奎

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